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吸收了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一些合理成果。二是借鉴了国外民事诉讼证据立法和理论的合理成分。三是完善了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据规范。从《 在一审程序中提出证据,而且也可以在二审和再审程序中提出新的证据。从民事诉讼实践来看,“证据随时提出主义”确实存在很多弊端,主要表现为:其一,容易造成“诉讼突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15.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人、案件属于法院主管以及是否本法院管辖的问题等等。从民事诉讼的处分原则出发,法院对程序启动的控制应当是形式上的而非实质上的。作为提供司法服务的法院 “释明权”作为一个新概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民事诉讼法学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成为民事诉讼理论中的一个热点问题。②尤其是在实务界,审判人员对释明权问题给予了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58.html -
了解详情
自行提起再审纠正原判就较困难,因此,这种由原审法院自行再审的程序,在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体系中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而由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纠正下一级法院错误 再审制度沿袭前苏联民事诉讼的模式,将发现真实进而维护当事人权益作为惟一的法的价值目标,进而将再审制度作为纠错的基本手段,此为轻程序重实体误区的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0.html -
了解详情
例外。同时,还有必要引进英国民事诉讼规则中的“向法院付款的程序”,以此鼓励当事人和解并部分转移当事人之间诉讼费用负担的风险。此外,对于因审判人员违反法定程序 的确可以近于零。但是,这种情况———如果有的话———在民事诉讼中充其量只能是一种例外现象。而在大量的民事案件中,即使采取败诉者负担中包括对方律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7.html -
了解详情
的市场经济为背景的民事诉讼程序所共有的深层结构。该模型可以被简洁地称为“对抗。判定”结构。以下首先考察“结构”的概念,并对什么是“对抗”和“判定”以及由 的纠纷解决在实体上所能达到的“正确性、妥当性”与体现了“对抗”和“判定”的诉讼、审判程序有着紧密结合、相互支撑的关系。首先,可以考察一下“对抗”这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67.html -
了解详情
以及反映了民事诉讼的特质及模式;民事纠纷通过正当程序的审理后,对诉讼标的作出的判决一旦确定,即意味着该纠纷审判程序的终结,故既判力论是诉讼 程序采取执行措施,强制债务人履行债务,从事实上实现债权人债权。因此,应当依据实体法上的各种请求权,来构建我国强制执行制度。合法执行、执行标的有限、执行当事人不平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31.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所以,民事诉讼审判中法官应当是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产生的,依法行使国家民事诉讼审判权的审判人员,且法官在审判过程中不应受任何国家机关 ,这种‘距离间距’,又可能使法律变得越来越模糊,甚至‘矫柔造作’;使法制的成功越来越昂贵;使民众视线被法庭‘不透明’所阻隔,法官因此可以在其阴影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13.html -
了解详情
少关注诉讼行为问题。事实上,诉讼行为问题在民事诉讼领域是一重大问题,涉及民事诉讼的性质和原则以及程序保障等民事诉讼领域的核心问题,在很多情形中甚至构成了这些 意志,法院不得为当事人而主动启动诉讼程序、进行诉讼和解等;诉讼对象(或诉讼标的)原则上是由当事人自行确定的,法院的审判范围应受其限制而不得以职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94.html -
了解详情
。我们知道,司法是一种有时间和资源限制的工作,它必须遵循正当程序,不容许当事人无休止地将案件一遍又一遍地提交给法院。[12]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 浪费了司法资源,对社会公共福利造成了损害,而且可能导致审判程序产生不公正的裁判结果。[15]而证据失权制度的建立却可以克服这些弊端,避免了因随时提出证据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61.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的广泛支持,但如何规范、完善它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一、现行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缺陷1?违背当事人地位平等原则,破坏原、被告攻防平衡局面。普通 裁判文书制度予以法律确认,明确其具有法律效力。基层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在长期的审判实践中,总结出与简易程序特点相适应的格式化裁判文书制度,即法院对简单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