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西南政法学院学报》1981年第2期刊登的一篇题为《什么是诉讼证据的本质特征》的文章认为:证据不是纯客观的存在物,而是一种通过人的意识作用的再现物 不是孤立的。由于特定情况的需要,这种联系是十分广泛而多方面的,只要和这一时间和空间有联系的事实都有可能成为特定问题的证据。对于民事案件也是一样。由于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02.html -
了解详情
是什么,通过法律对社会实行控制的目标是什么等等。在对新奇案件的解决中,往往需要借助立法中的理想成分。所以,立法中的理想成分成为对法律原则进行选择 的法外制裁。这既是传统的中国,又是中国的传统。 (二) 我国民事证据立法的价值目标 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论研究近来在我国已经引起注意,这个理论的研究把程序价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00.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可以在私权的范围内行使其权利,包括决定是否提起诉讼,向哪些主体主张权利,主张什么权利等。在民事诉讼中,这些权利的行使应该由当事人自行决定,国家权力一般 问题的意见均未作界定,2001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 01)33 号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四条,将其界定为,新的证据,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79.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某些事实,当事人的证明也许无需达到较高概然性的优势证据程度,而只需要达到优势证据甚至表面可信程度。例如,对于实践中受害人往往难以举证的损害赔偿额 当事人运用该纠纷解决方式时的自愿性。这一弊端可以通过以当事人主义为导向的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以及调审分离模式的建立得到克服。与简易程序一样,调解程序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203.html -
了解详情
理由;这一任务可以归纳在第一任务中即宣读抗诉书,因为,宣读抗诉书,必然需要阐述抗诉的根据和理由。从而正式引发了再审程序。 4、对法庭审判活动是否合法 情况下的审查都应以法庭案卷材料的证据为判断标准,不宜过分地自行取证。否则就把法律监督职责变成了帮一方打官司,必然会破坏民事诉讼的平等原则,改变诉讼攻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92.html -
了解详情
院长认为有错误需要进行再审的,应提交审委会讨论决定,但实际上法院院长对审委会的决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通常会决定再审;其次,最高人民法院及上级人民法院通过什么途径来 不考虑民事诉讼自身的特点,则必然会产生片面性。 笔者赞成这一观点。的确,现行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确实反映了这一指导思想,只要有新的证据、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904.html -
了解详情
方向。所谓认证模式,系指主导认证的根本准则。综 观民事诉讼发展史,民事认证曾由以前的神明裁判、法定证据的认证模式发展到近 现代的自由心证、实事求是的认证模式 也即在庭审中进行认证。但在庭审中的什么阶段公布 认证结果呢?有一种观点认为,当庭认证可根据不同的案情和需要,在法庭调查、法庭辩论 后、宣判前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58.html -
了解详情
能逐渐找到自己的位置,当然法官与专家之间如何能达到与陪审团一样的合理分工仍需要实践的反复尝试。 (二)如何界定多伯特规则中法官的看守范围 除了法庭 中律师反对采纳测谎结论的最常用武器。 [6]参见《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9条、《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2条。 [7]参见《司法鉴定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675.html -
了解详情
能逐渐找到自己的位置,当然法官与专家之间如何能达到与陪审团一样的合理分工仍需要实践的反复尝试。 (二)如何界定多伯特规则中法官的看守范围 除了法庭 中律师反对采纳测谎结论的最常用武器。 [6]参见《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9条、《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2条。 [7]参见《司法鉴定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674.html -
了解详情
合法实行监督。具体检察机关参加什么案件或参加哪一类案件的诉讼,均应由检察机关根据具体的案件的性质、情节、社会影响以及维护法律的需要做出决定。 (3)提起抗诉 提起 诉、辩主张,并在诉、辩主张后将当事人的证据一一列明,以突出民事诉讼当事人平等、对抗的诉讼主体地位和举证责任的负担情况。 3、事实查明部分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98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