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政策,因此其较Franz von Liszt(即李斯特)之分离命题更严格地将刑事政策排除于刑法体系之外。⒃及至20世纪中期以后,这种现象才有所改观。在德日 ,其对刑事责任的意义(包括影响范围与影响程度)均已与早先不同。行为的要求表面看来没有变化,实际上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上早已背离古典时代的概念: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97.html -
了解详情
其对刑事责任的意义(包括影响范围与影响程度)均已与早先不同。行为的要求表面看来没有变化,实际上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上早已背离古典时代的概念:以 刑事法评论》第26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4]日本学者藤本哲也的见解。转引自前引⑿,第527528页。 [15]前引[13]。 [16][德]许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11.html -
了解详情
阻却事由,无论是哪种情况,期待可能性问题都是定罪论的概念而存在的。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期待可能性不仅存在有无之别,还存在大小之分。正如日本 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这事实上包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67.html -
了解详情
张明楷教授提出的应追究刑事责任的社会危害性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时也分离了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在法律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 3. 关于犯罪概念特征与犯罪构成 ),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98100页。 [62] 樊凤林:《谈谈认定犯罪的几个基本问题》,载《法学研究》1979年第4期。 [63] 朱建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876.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理论认为,危害性与危害结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包括给社会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后者不包括这种可能性,仅指实实在在的结果。(2)既然犯罪客体是每个犯罪 责任的能力问题当然也应当在犯罪之后才能论及。但我们的绝大多数教材在讲犯罪主体的成立条件时,就讲起了刑事责任的能力问题,而且是把成立犯罪主体的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605.html -
了解详情
与刑法理论的影响,采用了正犯、片面共犯、过失共犯等诸多中国传统刑法没有的概念。我国刑法自清末继受外国新法制以来,其中,内容变革最剧者莫过于共犯部分, 国家认可的一种团体组织,它本身根本不可能是进行犯罪活动的组织,法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成为负刑事责任的犯罪主体,因此,当某工厂故意发行了不合规格或劣质产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297.html -
了解详情
,学者似乎比较偏爱证明责任的概念;而司法实务人员似乎更喜欢举证责任的概念,包括立法人员。在我国现行的三大诉讼法律中,《刑事诉讼法》和《民事 法词典》,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254页。 [17] 卞建林主编:《刑事证明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6-227页。 [18] 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499.html -
了解详情
的司法难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且多头立法,立法权与司法解释权不分。国家工作人员的概念与范围,在刑法中应该是一个总则性规定,但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基本上都 的地位,因而人人皆有其身份。所谓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行为人人身方面特定的资格、地位或状态。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355.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上应归责于本人:(a)引起不知情或者不负刑事责任的他人实施行为,并且本人具备成立犯罪所需的可责性;或者(b)本法典或者规定犯罪的法律 旧刑法的立场决裂、与德国分道扬镳,不能不引人思考。 [35] 俄罗斯刑法第32条共同犯罪的概念规定:两人以上故意共同参与实施犯罪,是共同犯罪。第33条共同犯罪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215.html -
了解详情
,学者似乎比较偏爱证明责任的概念;而司法实务人员似乎更喜欢举证责任的概念,包括立法人员。在我国现行的三大诉讼法律中,《刑事诉讼法》和《民事 法词典》,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254页。 [17] 卞建林主编:《刑事证明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6-227页。 [18] 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2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