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二审乃至审判监督程序中考虑对被告人的量刑,从而保证民事部分的顺利履行,提高审判效率。另外,在现有法律制度未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附带民事诉讼请求范围的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郑禄、姜小川主编:《刑事程序法学》,北京:群众出版社,2001年版,第379页。 [5]甄贞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516.html -
了解详情
为主导,以法官人性化思维及人性化裁判为路径,从而对民事诉讼纠纷的调解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希望能为民事审判制度改革有所裨益。关键词:博弈调解法官人性化 。一方面,原告在起诉时,由于法院民事诉讼主管与www.law1954.com管辖范围的规定会形成一定的限制,另外,由于法律程序的要求原告必须具备的条件也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696.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的认证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四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 不具有关联性。证据的关联性审查,就是要排除那些与本案无关的证据进入实质性审查程序。审查证据的关联性不能只孤立地审查单个证据,应结合当事人提供的相关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912.html -
了解详情
抚养、扶养义务和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而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12条还规定,作为被告的法定代理人、单位的 [18]检察机关提起抗诉,参与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必然有利于一方当事人,这将打破当事人之间诉讼地位完全平等的格局,违背了现代民事诉讼的基本规律当事人平等抗辩原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156.html -
了解详情
。 (一)诉前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及时化解矛盾,减轻人民法院诉讼案件迅速增长的压力 现行的人民调解是在总结革命战争年代人民调解制度的基础上 分离出去,作为与审判相独立的以预防诉讼为目的解决纠纷的制度,并将民商事裁判既成为诉讼程序展开的出发点又成为归宿。 以上是笔者对民事诉讼调解问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711.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不仅要体现公正而且要通过法院的审判活动达到宣传法制的目的。所以,我国民事诉讼的目的承载了较多的内容:实现以程序公正保障实体公正的同时,以法院依法 的对立情绪更激烈,调解结案率明显下降,二审法院审理案件的难度明显增大,经过第二审程序作出的法院裁判的社会影响也更大。诚然,我国是成文法国家,但判例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706.html -
了解详情
传唤当事人等程序上的重复,进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以此能缓解当前民事案件多,法院压力大的矛盾。同时通过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有助于提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人员的 有利于加强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监督,促进依法治国的良性发展。 在行政争议与民事纠纷交叉的案件中,人民法院在对行政案件进行审理的过程中,事实上不可避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521.html -
了解详情
平等、博爱地诉诸司法,从而通过司法实现正义。自由、平等、博爱被视为研究民事诉讼程序的钥匙。比如,诉权就是在自由概念指导下的一套理论,它包括三个 。[29]比如,19世纪的自由主义国家造就了分离的、独立的组织制度(法院)和人(审判人员)集中行使司法功能的趋势。但这种法院和法官与其他政府机构相互分离、彼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396.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的宪法上的障碍,通常可以被消除和克服。[31]如今,民事诉讼程式(proper)即民事法院的程序只不过是众多大规模现象中一个相对较小的部分。[32]在这种 了同样明确的补充:任何人皆不得被否决获得由法律预先设立的自然的法官审判之权利,[38]司法职能授予《宪法》第102、 103条所规定的法院行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192.html -
了解详情
甚至法官替代当事人打官司等弊端,造成了诉权与审判权相混淆,有碍当事人诉权的行使,妨碍程序公正,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案件实体处理不公等现象。经过多年实践,已经建立起一 方法。虽然大都市中的经济案件特别是涉外案件中,马锡五审判方式已经或正在被正规的民事诉讼程序所取代,但在乡土基层,群众间的纠纷主要是婚姻家庭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16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