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意思自治加于以某种限制正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一种表现,它可以保证当事人更好地行使自治权。(三)“原则”作为一个法律范畴有其内在规定性。一项原则 一点不难被人理解和接受,因为合同本来就是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协议。但是,在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或终止并不取决于当事人意志的场合,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何以成为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67.html -
了解详情
股东利益原则第二章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第一节概述一、收购要约的构成要素二、收购要约公布的一般要求三、收购要约的期间四、收购要约的变更与撤销五、收购要约 包括收购前后购并方、关联公司、目标公司及其董事会和股东等行为主体所发生的各项法律关系,尤其是对作为上市公司收购活动的重要利害关系人的目标公司及董事会的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32.html -
了解详情
,税法其实是从纵向上对财产权和经济关系的立体保护-“第二次保护”,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重要的保护。⑧三、税法与私法关系研究之意义-中国现代税法学之创建 引申出人民对公共服务之需要的权利,以及国家提供公共服务之义务的一种双向法律关系;其中反映的是“交换”、“对价”和“权利义务等量”等来源于私法自治的观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74.html -
了解详情
财产的价值,来确定应当赔偿的数额。[10]对于后者,主要是由于法人人格权中的精神要素受到侵害后所产生的损害。例如,法人的商业信誉遭受侵害,对内直接影响到其 ,在《民法通则》中却没有任何规定,而仅仅依靠《反不正当竞争法》这一经济法律规范进行调整,我们知道经济法与民法的立法目的和功能是不同的,经济法侧重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83.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解释:(1)传统的理解是,承诺是一种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可分解为三项要素:效果意思、表示意思与表示行为。[16](P171)而在意思实现场合,由于不存在 乃至事实合同关系并非是截然分开的,认为在很多场合它们所指射的是同一的法律关系(注:参见[日]水本浩:《契约法》,有斐阁1995年版,第27-28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29.html -
了解详情
,而是公法与私法共通的一项基本原则,因而同样可以适用于税收法律关系。[25]诚实信用原则是一种内在与法律规范的法理,是为排除税收法定的形式上的适用所产生的 ,实质课税原则的补缺作同仍深受局限:它不能补正有关税法构成要素规定的缺失,而且偏重于经济目的的解释也不得超越可能的文义,更不能滥用该原则来规避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2.html -
了解详情
生产要素资源的稀缺性,是制约供给能力的根本原因。公证法律供给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公证法律生产要素的状况和生产要素的配置即资源配置状况两个方面,另外公证法律技术 的运行的权力,也就是依赖于高效、廉洁运行的国家机关。公证法律是经济利益关系的反映,如何使公证法律能够站在全社会的高度来平衡和协调各方利益,保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64.html -
了解详情
,进而深化对公司职工参与权问题的研究。1.关于职工参与权的性质与内容就职工参与权在法律关系上的性质而言,我们认为职工参与权是在特别法层次存在着的劳动权。就职工 、自主性、任意性”为要素的“自由”的观念,而它与“强制”明显地处于对立地位。(注:〔日〕奥岛孝康著:《市场经济与职工参与-试论公司法学的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68.html -
了解详情
瓦克提出“通常与例外规定”之原理来补足韦伯的上述学说,他们依据法律对法律关系的具体规定,将法律要件分为权利发生要件、权利消灭要件、权利妨害要件。 其中,符合 在分配时应当综合政策、公平(包括证据距离)、盖然性(包括经验法则)这三种要素进行综合衡量方面已经达成共识。 其实,在考虑因素上,因为要追求的都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4.html -
了解详情
调整基本建设关系的法是规模适当法,但在企业经济关系和社会消费关系领域,可能存在行为失禁法或超前消费法。第三种法律机制是最糟糕的,它只能使国民经济运行产生 争能源、争原材料、争市场;设备小型化严重,设备利用率低,工艺、技术落后,生产要素得不到综合利用:“小而全”的全能式企业专业化水平低。因此,不规模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0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