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梁慧星 著,法律出版社。 《论经济法主体》 李友根 著,自《当代法学》第103期。 《经济法主体与民事法律主体的区别》张剑秋 邬云霞 著, 主体》 自《当代法学》2004年1月,第70页。 [3] 徐孟洲:《经济法教程》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第23页。 [4] 王全兴 管斌:《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24.html -
了解详情
等不同张。可见,将市场规制法(市场管理法)和宏观调控法作为经济法的核心和典型部分是较为一致的认识,差别似乎是在此之外是否还应将某些部分也划归经济法。 程序制度的积极意义也是非常明显的。计划的监督制度必须对相关的原则和规则包括监督的主体、形式、进行明确的规定。 (三)计划法律救济与法律责任制度 实施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67.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意志性的经济关系,(注:参见周沂林、孙皓晖等《论经济法调整对象》,《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5期,第66~82页。)“纵横统一”是指财产 经济法治的初步确立。 至于国有企业法,西方国家在略为宽泛的意义上也称公共企业法,它是经济法固有的主体制度和核心内容之一,经济法学界更是为其问世和发展倾注了心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28.html -
了解详情
一般适用,例外豁免”。[53](2)规制体制。在市场化政府经济行为中,参与竞争的主体主要是地方政府、政府部门、公用企业、垄断企业。只有建立高度权威、独立性强的 作者致中文版序。 [33] 参见史际春、陈岳琴:《论从市民社会和民商法到经济国家和经济法的时代跨越》,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57.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经验,但决不能盲目照搬。陈守一同志和我于1980年间曾合写《论法学的范围和分科》一文(2),实质上也探讨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学 。如上所述,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个人和法人。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关系也有不同形式,例如有的是民事平等关系,有的是行使国家权力所发生的关系等等。民法和经济法这两个部门法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00.html -
了解详情
内容的具体展开和体现,并以此构成了经济法学分论的具体内容。研究部门经济法学的内容,一方面,应对已制定出的单行经济法的内容和理论予以研究。我国目前尚未制定 行为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能够有效控制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以实现经济法的目的。 注: [1]张文显著:《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538.html -
了解详情
法,则当有依法治国之实质在税收领域依法治(税)权,依法治(税)吏的体现,纳税人于是成为依法治税的主体,而税权和税吏才是依法治税的首要对象。而 地维护私权利。参见漆多俊:《论权力》。 ① 参见李刚:《契约精神与中国税法之现代化》(未刊稿)。 ① 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221.html -
了解详情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法的历史、与民法的价值比较、经济法总论和各论的考察,论证经济法的价值在于经济秩序和实质正义。经济法是人们运用法律维护市场秩序 的不是经济自由,而是对绝对的自由放任加以约束防止经济秩序的剧烈动荡。经济法的价值在于实质正义和经济秩序。市场主体只能在经济法规定的框架内按民法规则自由行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184.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上,由拉普捷夫创立的纵横统一经济法论受到越来越强烈的抨击,拉氏本人也开始调整自己的理论观点,主张用经营活动法的概念代替经济法的概念。二是在立法 社会公众拒绝法律工具主义泛滥。在经济法界域,主要体现在必须培育法主体对经济法的信仰和依赖,而且经济法的内在精神亦应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终极价值和目标并内化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618.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学[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61页 (8) 廖进球论市场经济中政府[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 69-77页 (9) 吕忠梅,刘大洪经济法的法学与经济学分析[M].北京: 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9. 27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