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但部分国家亦规定当事人在一定情形下可作为证人。如德国1933年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引进了当事人询问制度(Parteivernehmung),即以当事人所知事实之陈述作为 在民事诉讼中的权力仅应限于案件管理和诉讼引导权,诉讼应贯彻辩论主义原则和处分原则,减少法院干预。在事实探知方面,民事诉讼应实行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79.html -
了解详情
出来的。质证制度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质证是人民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前提人民法院对案件的认定以有坚实可靠的证据为依托,而坚实 则可以非公开开庭时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 第三,对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也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相互质证。有一种观点认为,人民法院依职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17.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声明或主张不明确、不适当或不充分时,法官通过启发、询问、提醒等方式,促使当事人作出适当的声明和陈述,或提出证据,查明案件 诉讼请求。这时又必须重新给当事人举证期限,另行安排开庭时间。虽然法官可征求双方当事人的意见,问他们是否自愿放弃举证期限,但很难使双方当事人取得一致意见。另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122.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充分提供了相关证据,陈述了事实理由,从而减少 了当事人上诉、申诉,缩短诉讼周期,减少当事人的诉累,提高了司法效率。 二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法官释明权 原告按申诉处理;案 件受理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通过明确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 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70.html -
了解详情
替代的。 二、视听资料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 1.证明民事法律行为。传统上证明民事法律行为的手段以书证为主,其他证据兼用,而且中国民诉讼法也将书证列为 实体公正。但在理论界和司法界,对这一问题仍然存在着不同看法。 赞同该批复内容的学者认为,在取证方式上严格限制,对保护人权,尤其是对保护公民隐私权具有积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284.html -
了解详情
【关键词】自认 效力根据 效力内容 限制 自认,作为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都有比较成熟的规定和 学说。但在我国,该制度却是随着 的效力。 (二)依职权调查部分 《若干规定》第15条规定了法院应依职权调查的证据,即(一)涉及可能有损国家利 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010.html -
了解详情
称为民事诉讼的脊椎,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问题,一者,民事诉讼是以依据法律解决纷争为基本使命,其基本方面即是对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判断,由此认定案件事实,进而才能 责任的分配,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1、待证事实分类说,即依据待证事物的性质或内容来分配举证责任。该学说又可分为消极事实说和外界事实说。消极事实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36.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解释的形式确立了自认作为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弥补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缺陷,是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表现。自认可以完全平息了当事人双方对自认案件 〉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2月版 10、《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是否都不适用自认》四川省广汉市人民法院:王长军中国法院网 叶亚奇 陈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32.html -
了解详情
, (12).28 [3] 程春华.民事证据法专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2.514 [4] 张其鸾.浅析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J].天府新论, 2004, (12).32 [5] 何家弘.电子证据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120 [6] 姚太明.关于电子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004.html -
了解详情
对被告不利之推断。1976年新加坡最先采纳这一建议,载入1977年1月施行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法案。由于北爱尔兰发生一系列恐怖主义暴力案件,1988年英国通过了适用于 法官在民事诉讼中的权力仅应限于案件管理和诉讼引导权,诉讼应贯彻辩论主义原则和处分原则,减少法院干预。在事实探知方面,民事诉讼应实行证据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9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