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刑法》第290条、291条规定的聚众犯罪,包括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正如前文所言,对于这样一种群 相同,都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作为特殊主体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则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1628.html -
了解详情
罪,第282条第1款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第290条第1款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第2款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第294条第1款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的故意犯罪。其中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刑法分则明文规定的只有国家工作人员才可作为犯罪主体的故意犯罪,如刑讯逼供罪、报复陷害罪、非法剥夺宗教信仰自由罪、侵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6737.html -
了解详情
开始,就应当负刑事责任,即已满14周岁就可以构成抢劫罪的犯罪主体。这是因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在生理上和智力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已经 强行占有一定的财物,这也是将之划属侵犯财产罪的根据之一;而寻衅滋事罪是一种扰乱公共秩序的犯罪,行为人的目的在于惹事生非、滋生事端来开心取乐,意即寻求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332.html -
了解详情
03月21日 刑事案件——多人、多案共同犯罪 提示: 是否构成刑事犯罪,要具体看其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的构成要件,同时还要分析一些细节情况,公诉 赵某等人均不构成犯罪。 审理及判决: 法院经过一天半时间的审理后认为,被告人赵某犯聚众斗殴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犯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判处有期徒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16.html -
了解详情
爆炸威胁、生化威 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 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 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四)本罪在主 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目的是引起社会公众的恐慌,导致社会秩序的 混乱。至于行为人实施本罪的动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355.html -
了解详情
会将其犯罪化。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只是类似于自然人的主体。对于这种犯罪,在理论上是作为侵犯个人权利的犯罪来看待的。例如,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盗窃国家金库,与盗窃 才是骚扰罪的本质所在。 我国《刑法》第290条规定了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虽然与骚扰罪不是完全对应的罪名,也有相似之处。本罪可以是暴力性的,也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74.html -
了解详情
客体是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或者说是该罪保护的法益。聚众yin乱罪规定在《刑法》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罪中,从其在《刑法》中的具体位置 ,三次或者三次以上为之多次,故多次参加的人,是指参加三次或者三次以上的人。将聚众yin乱罪的犯罪主体限制在首要分子和多次参加的人,实际上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819.html -
了解详情
人直接或者间接操作、输入指令后才得体现,嫌疑人的行为只能是积极的作为。 (三)犯罪主体 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具体表现: 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15、通过网络实施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犯罪行为[《刑法修正案(三)》第8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126.html -
了解详情
指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 胁等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1997年3月14日修订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当中,没有规定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 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 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四)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 为故意,目的是引起社会公众的恐慌,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至于 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670.html -
了解详情
罪,其第431-3条中规定:在公共道路上或公共场所,任何足以扰乱公共秩序的人众聚集,均构成聚众滋事罪。{6}(P145)法国刑法典虽对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 苏俄刑法典》第七十四条把流氓罪定义为:显然是蔑视社会的无理取闹行为。归入了妨害社会秩序的犯罪。{5}(P6)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于1997年起施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1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