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着手实施犯罪并得逞。犯罪是否得逞,是犯罪未遂区别于犯罪既遂的根本特征。 (一)关于犯罪得逞的观点分歧 对于何为犯罪得逞,我国刑法理论存在以下三种 的财物,或者实际领受财产性利益时,即成立犯罪既遂,这是取得说的立场。这种标准,实际上和盗窃罪、诈骗罪、抢劫罪的既遂标准完全相同。 由此可能引发的问题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24.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着手实施犯罪并得逞。犯罪是否得逞,是犯罪未遂区别于犯罪既遂的根本特征。 (一)关于犯罪得逞的观点分歧 对于何为犯罪得逞,我国刑法理论存在以下三种 的财物,或者实际领受财产性利益时,即成立犯罪既遂,这是取得说的立场。这种标准,实际上和盗窃罪、诈骗罪、抢劫罪的既遂标准完全相同。 由此可能引发的问题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182.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着手实施犯罪并得逞。犯罪是否得逞,是犯罪未遂区别于犯罪既遂的根本特征。 (一)关于犯罪得逞的观点分歧 对于何为犯罪得逞,我国刑法理论存在以下三种 的财物,或者实际领受财产性利益时,即成立犯罪既遂,这是取得说的立场。这种标准,实际上和盗窃罪、诈骗罪、抢劫罪的既遂标准完全相同。 由此可能引发的问题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448.html -
了解详情
特别的强调毕竟, 警察维护社会治安的职务行为与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公务行为显然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如果不加区别地仍然将袭警行为(尤其是暴力袭警行为) 纳入到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之外又有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等; 在盗窃罪之外又有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罪; 在诈骗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49.html -
了解详情
其手段行为的盗窃、诈骗、侵占等行为,为了避免司法者因此而将贪污罪认定为盗窃罪、诈骗罪或职务侵占罪,立法才作了特别性提示。张明楷教授对此专门指出,《刑法》 日本刑法中的正犯与共犯的区别与中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相比较(J).法学评论,2002,(6). {17}陈兴良共同犯罪论(J).现代法学,200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44.html -
了解详情
特别的强调毕竟, 警察维护社会治安的职务行为与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公务行为显然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如果不加区别地仍然将袭警行为(尤其是暴力袭警行为) 纳入到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之外又有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等; 在盗窃罪之外又有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罪; 在诈骗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54.html -
了解详情
其手段行为的盗窃、诈骗、侵占等行为,为了避免司法者因此而将贪污罪认定为盗窃罪、诈骗罪或职务侵占罪,立法才作了特别性提示。张明楷教授对此专门指出,《刑法》 日本刑法中的正犯与共犯的区别与中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相比较(J).法学评论,2002,(6). {17}陈兴良共同犯罪论(J).现代法学,200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48.html -
了解详情
其手段行为的盗窃、诈骗、侵占等行为,为了避免司法者因此而将贪污罪认定为盗窃罪、诈骗罪或职务侵占罪,立法才作了特别性提示。张明楷教授对此专门指出,《刑法》 日本刑法中的正犯与共犯的区别与中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相比较(J).法学评论,2002,(6). {17}陈兴良共同犯罪论(J).现代法学,200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138.html -
了解详情
帐号中的钱财并无本质的区别。我国台湾有关部门也作出规定,确定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务和帐户多属存与服务器的电磁记录,在诈骗罪及盗窃罪中均可看作动产, 偷了我的虚拟财产》《法制日报》 5、 参见王利明著,《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00-204页。 6、寿步在虚拟物品法律保护圆桌会议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02.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经济价值,即能够为权利人带来现实的或者潜在的经济利益或者竞争优势。这是商业秘密与政治秘密、个人隐私等一般秘密最为显著的区别。国际商会曾规定,商业秘密必须能够 所规定的泄露国家秘密罪,多数情况下视其行为特征以盗窃罪、诈骗罪定罪处刑。这种保护的缺陷很明显,一是范围太窄,二是适用上很困难。1997年3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260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