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对此不举证不能导致法官推定其有罪。 总上,被告人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与无罪推定等原则并不是绝对的无法兼容,在某些情况下还可并行不悖。 四 不存在合理疑点的程度。[28] 根据我们现行刑诉法的规定,无论是立案、起诉还是判决的证明标准都是非常高的,都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参见《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99.html -
了解详情
辩方举证 刑事法学界对法律要件分类说的上述见解,其错误之一在于将辩方承担证明责任与辩方举证等量齐观,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诚然,民事诉讼由于采行 要件分类说所取代。 法律要件分类说根据实体法规定的法律要件事实的不同类别为标准分担证明责任,着眼于事实在实体法上引起的不同效果。法律要件分类说当中又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036.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责任逻辑在实践中的长期支配地位超乎想象。[9] 证明责任与自由的证明评价分别统治着事实认定的两个领域,证明责任只有在自由心证用尽下才会登场,证明责任裁判 作为诉讼证明的逻辑》,载《法学研究》2011年第6期。 [14]参见张卫平:《证明标准建构的乌托邦》,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4期;《证明妨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786.html -
了解详情
排放的行为,所以应当由加害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证明责任。危险领域说认为,证明责任的分配标准在危险领域和没有危险的领域应当是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侵权人实施了侵权行为; (2)侵权结果; (3)侵权行为与侵权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4)侵权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这就引出以下两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869.html -
了解详情
于另一事物的根本属性,进一步说就是指该事物以何种方式区别于其它事物而存在。证明责任与其它事物一样有其特有的属性,在学理界对此研究的学说颇多,有权利说、 的归纳,在总体上缺少一些理性的、清晰的、可供司法操作的分配证明责任的标准。而解决这些标准又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在“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七条第四项有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549.html -
了解详情
转移性之争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成为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理论的转型期:(1)在此之前,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两者不仅在实质上涵义等同,而且在形式上 法官之认证、使其认可待证事实真伪不明的程度即可,无需一概苛求高度盖然性之证明标准。以最高人民法院(1998)65号《关于全国部分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731.html -
了解详情
法规范的前提条件在事实上已经实现,也就是说,原告必须对权利形成规范的前提条件加以证明,而被告则必须对其试图用于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的法规范的前提条件加以 在结果上作出与规范说相同的论述。[10]既然在证明责任分配的过程中不排除法官的实质性考虑,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法官通过造法方式使证明责任分配标准被倒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39.html -
了解详情
二是实质上或客观上的证明责任。[3]虽然两大法系在证明责任的表述上有所不同,但大陆法系的主观证明责任与英美法系的提供证据的责任之含义相似,均为行为 一纸空文。而更为重要的是,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可以自我授权,将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分配和证明标准设定的自由裁量权完全委诸于追诉色彩极为浓厚的法官,导致非法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56.html -
了解详情
李玉华、陈学权:《诉讼真实与证明标准的改革》,《政法论坛》2009年第2期。)离不开与其相适应的证明责任理论和制度的支持。为此,本文拟在 事实之义务。[16](P115,P411)作为有着大陆法传统的我国刑事司法,理应坚持法院承担证明职责之理念,因为如果纯为公诉程序的话,即以对案情卷宗无所知悉的法官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13.html -
了解详情
,举证的内容划分为两部分:关于行为及其违法性的证明和关于与行为相关的主观犯意的证明。对关于行为及其违法性的证明责任仍由控方承担;但是对犯罪者的主观心态 的证明责任、被告(辩方)原则上不承担证明责任;二是证明标准低于实体事实的证明标准;三是证明难度相对于实体事实也比较容易。具体看,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事实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6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