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诉讼标的一直被奉为贯穿于自起诉到判决的民事诉讼始终的基本概念,并且它的作用被提到极高的高度被标定为识别此诉与彼诉或更行起诉、诉 标的并不能成为具体个案判决效力范围的依据,而诉讼过程中当事人的行动以及享受了程序保障的当事人自我责任才是既判力的根据,[13]即依据当事人的程序责任范围为依据,参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10.html -
了解详情
纠纷的诉讼形式,这种意义上即广义上的群体诉讼概念在国内尚未看到。笔者认为,广义上的群体诉讼的概念应当界定为,群体诉讼,是指具有共同或同种类法律利益的一方 : 1.将民事诉讼中10人以上的多数人诉讼统称为集团诉讼。如最高法院院长肖扬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所指的集团诉讼。 2.特指当事人人数不确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772.html -
了解详情
。在解释面向,法官也决不可只看条文的字面意思,而无视条文背后的政策导向。由此看来,公共政策的概念尽管扑朔迷离,却是立法者和裁判者都不能回避的,如何 当事人利益的规范。前二类都是强制性规范,第三类既有强制性规范,又有半强制性规范和授权一方当事人的规范。立法者必须在民事特别法中妥当安排好这三类规范,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635.html -
了解详情
能力的证据资料,当事人就没有必要去收集。此外,证据能力也是诉讼中对证据证明力进行评价和判断的必要前提。 我国传统教科书中并没有证据能力的概念,而代之 )手段收集证据,会受到追究,但并不影响其所收集证据的证据能力,证据在诉讼上仍然是有效的。 [24]在德国民事诉讼中,是否允许安装窃听器窃听了电话谈话的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943.html -
了解详情
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的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等在西方经济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概念。 [22]详细的分析见理查德波斯纳:《超越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603.html -
了解详情
无关紧要。 (一)证据首先是一个法律术语,抛开语词使用习惯去界定证据的概念是误区之一 证据一词在汉语中的准确起源大概已经很难查考了(也许这仅是笔者 书的作者在批驳“证据来源”或“证据材料”的提法时坦率地指出:“在诉讼过程中,司法人员初步作为证据收集的物品、书面文件以及证人、当事人的陈述,常有真假相杂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82.html -
了解详情
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其事实主张时可能产生的诉讼后果是什么?因此,我们对广义上的举证责任应有“全面的认识”,其意义不仅“在于要求有关人员依法提供、收集证据”, ,相对而言,当事人在诉讼中则被无可奈何的客体化。职权主义和超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可以归入主客体的诉讼模式。[39]参见李祥琴:《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72.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结论为时过早。(四)关于法院查证责任的悖论在民事诉讼中,有人认为,“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不是诉讼当事人,不是举证责任的主体。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是行使国家 人不弄糊涂。(五)在正确界定证明责任概念的基础上,应当规范地、准确地予以适用。在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中,如果笼统地、不分场合地一概使用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41.html -
了解详情
特殊的行政管理关系。他们之间因管理行为而发生的争议,不是民事诉讼,而是行政诉讼。……为了维护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监督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法行使国家赋予的 规则列在各节之前。该条规定如下,“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35.html -
了解详情
,从而达到司法创设权利这样一种效果。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诉的利益这一诉讼法上的概念起到了连通诉讼法与实体法并生动展现这两大法域之间相互关系的作用 受益者的私人也须为此支付一定的费用,比如民事诉讼当中当事人需支付一定的诉讼费,但是,整体而言,政府在公共物品上所承担的义务是主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1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