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限制自由竞争的经营者等弱势群体具体人格的保护,这不仅体现了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立场,而且充分表明经济法剥去了所谓人格抽象平等、权利机会平等的外衣 19世纪的契约自由主义已经衰落,因为契约自由的基础即交易主体地位的平等性和互换性已经不复存在。所谓平等性不仅包括主体资格平等,也包括经济地位的大致相当,有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840.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2005年《公司法》的修改也体现了这一要求与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总纲性商法规范未能实现立法,在商事关系的法律调整中,仍只能适用相关商事单行法及 一直受到限制,并且这种限制还在现代民法中被不断强化。这主要表现为社会本位对个人本位理念的修正背景下,私法中强制性规定、禁止性规定比重的增加。此外,劳动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187.html -
了解详情
中,特殊性法律调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使得法律行为包括合同不断获得直接国家意志性,越来越具有实现特定公共目的之意义。 实质正义的法律调整手段之多样化,更表现 ,以组织协调、平衡发展、公有精神之追求为己任。平衡协调原则作为经济法之社会本位的体现和基本要求,无论在宏观抑或微观领域的调整中均发挥着基本指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388.html -
了解详情
干扰而夭折。强制批准不仅体现了司法权力对重整计划的干预,实现了私权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相互协调,而且还体现了重整制度对效率的追求。[4] (二) 应当符合法律规定 关于表决分组标准,各国规定并不一致,大体上可以分为强制性分组和任意性分组。强制性分组的国家和地区有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根据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8518.html -
了解详情
破坏了的经济。由于传统经济法大都是各国政府基于严峻的经济现实而采取的对策性方案,因而呈现三个极为明显的特征:(1)完全理性的假设。完全理性的假设是 体系。作为对现实的回应,许多国家法律修正了个人本位之法律模式,倡导并确立了社会本位之法律架构,主张国家基于社会公益以及矫正市场缺陷的目的对经济进行必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618.html -
了解详情
主体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主体对该公共产品的消费。消费中的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诱发了经济人搭便车(free ride)的心态和行为,从而使公共产品在 规定来激励私的主体提供公共产品,民法不具有这样的激励功能,民法更不能基于社会本位而强制性地要求私的主体提供公共产品,任何法律都不应作出这样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39.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相容性。然而对于罪刑法定而言,两者是不能完全平等的。如果注重社会价值,过多的考虑社会本位,功利就会占据上风,司法擅断就会出现,显然这是不 因此法律的疏漏总是在所难免的。 笼统的原则性规范:法律最大的敌人是法律本身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笼统的原则性规范看似明确实际把人带入模糊领域。法律规范并不能详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68.html -
了解详情
]其中,各国民商法一并体现国际实体正义和国内实体正义这两大正义维度的融合性也更加清晰:一方面,像人们通常理解的那样,全球化显然将推动各国日益走向一体化 1990,pp .280,339340. [16]参见李双元、邓杰、熊之才:《国际社会本位的理念与法院地法适用的合理限制》,载《武汉大学学报》200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897.html -
了解详情
尤其是从反右斗争到文化大革命这一段片面强调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否定个人利益和权利,近乎彻底的社会本位,故而是现今权利及权利保护观念不甚发达。[10 进行交易,而一项权利是否成为民事权利,关键在权利的性质是否具有平等性和对等性。根据我国宪法第10条规定,我国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或者集体所有,个人不享有土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734.html -
了解详情
履行义务之资格。当代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正在推动着社会法思想由社会本位走向权利本位的转型。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背景下,社会 义务的履行,旨在实现婚姻当事人的利益以及婚姻整体的利益。夫妻权利义务的耦合性,表现在夫妻一方负担的义务,通常意味着另一方享有的权利,而且许多内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7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