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案>的若干不足及完善建议[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 (1) {12}赵国玲,李强.我国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实证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 (1). {13}李薇薇, Lisa Stearns.禁止就业歧视:国际标准和国内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62 {14}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540.html -
了解详情
都有比较科学的测量方法 从现在的发展成果来看,人格的种类很繁多,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明尼苏达多测量表(MMPI),卡特尔 评估等等;第三类是针对一般犯罪的评估工具:包括罪犯评估系统,罪犯群体再犯量表,风险评估指导框架等等;第四类是针对青少年罪犯风险评估工具:包括评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06.html -
了解详情
机,曲解 解放思想,大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煽动无政府主义思潮,致使刑事犯罪,特别 是青少年犯罪日益严重。一方面这些犯罪分子活动猖獗,破坏社会治安,严重扰乱社会 正常的工作 相结合的政策转向以 惩罚已然之罪和预防未然之罪,并以预防犯罪,改造教育犯罪人为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 理政策。由此立足点出发提出了对严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21.html -
了解详情
成熟的实际情况。但是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刑事责任的起始年龄差异很大。现代的做法是考虑一个儿童是否能达到刑事责任的精神和心理要求,即根据孩子本人的辨别和理解 而不考虑比较落后的广大农村和小城市,使刑事立法脱离国情,并且也不利于对青少年犯罪的治理和预防,因而不应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以上文件参见高铭暄、赵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40.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在取保候审问题上缺乏比较标准。 (三)对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比率较低的原因分析: 1、司法理念的错位---取保候审被定位为司法机关的权力:我国《刑事 适用取保候审确定为原则,不适用为例外。 (一)取保候审符合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由于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育成长阶段,人格尚未完全塑造成型,其实施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09.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著作有《上海青年志》(总撰及主要撰写人员)、《女性性犯罪与性受害》(与肖建国教授合著),在《法学》、《中国司法 《中国刑事法杂志》等上发表论文20余篇。联系方式:华东政法学院青少年犯罪研究所;邮编:200042;电话:(021)52551219;电子信箱:yaojianlong@sohu.co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02.html -
了解详情
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根据 2003 年 范围、监督措施、保障体系、工作责任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为轻微刑事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犯罪次级社区矫正提供操作规范,并从制度层面解决异地委托矫正和管理问题。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781.html -
了解详情
真正能够起到阻遏效应的不是刑罚的威慑,而在于刑罚的不可避免性,以打消犯罪分子的侥幸心理。贝卡利亚指出,刑罚的效果不在于其应当如何严厉或残酷,而在于犯罪后其刑罚 有80%的可能成为成年犯,有50%的可能于成年后被逮捕45次。同时,慢性青少年犯罪者,亦犯较严重的罪行。虽然他们只占追踪样本的15%,但却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20.html -
了解详情
真正能够起到阻遏效应的不是刑罚的威慑,而在于刑罚的不可避免性,以打消犯罪分子的侥幸心理。贝卡利亚指出,刑罚的效果不在于其应当如何严厉或残酷,而在于犯罪后其刑罚 有80%的可能成为成年犯,有50%的可能于成年后被逮捕45次。同时,慢性青少年犯罪者,亦犯较严重的罪行。虽然他们只占追踪样本的15%,但却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291.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责任方法。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非刑罚化的形成与盛行同样包含着种种复杂的原因,有着自己的思想、社会和科学背景。 (一)报应刑与教育刑的争论 对 的非刑罚化措施。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形势严峻。全国2.2亿青少年中,平均每分钟发生一起刑事案件。[xiv]鉴于青少年的特殊心理和生理特征及其特殊地位,我们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