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的故意行为,即原告在明知不享有诉的利益的情况下仍然提起诉讼;第二层次要求当事人的主观意图为恶意,当事人诉权行使的目的在于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故意和恶意共同构成 《诉讼欺诈及其法律控制》;《法学》2007年第11期发表的陈桂明、刘萍的《民事诉讼中的程序滥用及其法律规制》。 [2]参见杨立新:《侵权法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64.html -
了解详情
是客观证明责任通过辩论主义投影到民事诉讼中而产生的概念。客观证明责任和辩论主义是提供证据责任存在的基础。辩论主义划清了法院和当事人在裁判事实形成方面的 且实质上亦须使个人之权利获得确实有效之保护。{14}保护民事诉权本质上就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民事权益。而民事权益的实现必须以事实和证据作为依据,为了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411.html -
了解详情
的质量。从这个角度来说,完善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可以从另一个向度保护当事人的诉权。(二)当事人制度与程序诉权保障之冲突及其矫正《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 实体法上的权利或法律关系有权进行诉讼的场合,并用它作为确定法律关系外的第三人能够成为适格当事人的标准。在民事诉讼中,只要系争权利或法律关系的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4822.html -
了解详情
请求审判机关通过审判方式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权利或权能。[20]有学者基于诉讼价值的角度,认为诉权不仅是作为各种诉讼形态之源的民事诉讼法学的概念,也是民事 法学的学术版图,对弘扬程序价值、强化程序刚性、维护公民的宪法性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34]由此,当事人的诉权在刑事诉讼程序中会得到更为有效地保障,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62.html -
了解详情
的动机不纯,起诉乃至进行民事诉讼的最终目的,实际上并非指向民事纠纷的解决以及实体权利的保护。第二个层面是当事人行使诉权的本意虽无不当,但其 12.15. [3]陈桂明,李仕春.诉讼欺诈及其法律控制[J].法学研究,1998,(6). [5]汤维建.论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J].法学家,200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287.html -
了解详情
诉权。德国团体诉制度为实现对一定公共利益的保护以法律的自接规定赋予团体诉权。日本则通过明示授权方式,表明了其在解决群体争议时对私人利益 ,中国律师,2001(5) [3]彭亚奴 王刚 群体诉讼中的当事人适格的法理分析兼评我国代表人诉讼中当事人制度及其完善,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458.html -
了解详情
但不一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证准确无误。此时被害人因为没有上诉权而无法更好地发挥守门人的作用。且同为刑事诉讼当事人的被告人和自诉案件自诉人都享有上诉权, 阻碍和制约了私权获得损害补偿和救济的程序障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仅可以获得由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这里的物质损失既可能是犯罪行为侵害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08.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代理人权。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代为进行刑事诉讼或附带民事诉讼。5、直接起诉权。也即现行刑诉法第170条所规定的自诉案件范围内 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被害人的地位由原来的刑事诉讼参加人提升为当事人,并将被害人陈述作为法定证据形式之一,在诉讼中予以充分重视。 2、在总则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9076.html -
了解详情
维护公益,由检察官代替当事人行使诉权来引发诉讼,并凭借审判权来实现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从理论上说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其次,国家民事权益殆于保护时,公益诉讼 当事人身份出现,又不是完全以法律监督者的身份出现。这就是检察机关在提起公益诉讼中享有诉权时的内在矛盾及其所享有诉权的全部内容。在检察机关既具有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11.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生产关系相对单纯,个人尚不具备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能力),以保护私人利益为中心的诉权理论在实践中不会遭遇严峻的挑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的诉权展开研究,从目前资料看未见界定环境公益诉权的著述。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的通说认为,诉权是指当事人在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与他人发生争议时,请求法院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82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