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人的主体类型,而并未将第1-6项所列举的共同诉讼人解释为《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的“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上述第7、8项不仅 的共同诉讼中,并非所有的共同诉讼人均为“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法律和司法解释也未规定人民法院必须追加所有的共同诉讼人为当事人。追加当事人问题是学术研究和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95.html -
了解详情
。也就是说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来看,法律已经没有给司法人员在证据制度方面留下多大的改革空间。现在有许多关于证据的规则或规范是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来实现的 和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以及当事人对证据的质辩方法和程序等等。我国三大诉讼法中虽然都有关于证据规则的规定,但缺乏体系化和可操作性。6、确立证明标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54.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高度的盖然性,人民法院即可以对该事实予以确认。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虽然具有合理性,但由于其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相冲突,故仍有从立法上予以完善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312。[2]李国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41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89.html -
了解详情
确立及展开(一)诚信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确立。尽管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没有诚信原则的明确规定,但某些民事诉讼法律规范从解释论的角度可以认为体现出诚信 也可能成为法官限制一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杀手锏”。基于以上种种原因,诚信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适用似乎并不是一个很紧迫的课题,未能受到充分的重视。那么,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66.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变更生效裁判所确定的内容。有观点认为,《民事诉讼法》对调解案件的范围并未作限制,而司法解释却作了限制,使诉讼调解难以发挥其全部功能。 月24日第3版。[7]参见,黄松有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答记者问,中国法院网,//www.chinacourt.org,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95.html -
了解详情
对当事人诉权的保障,同时也体现两岸对行政诉讼所持态度不同。台湾地区行政诉讼法规定将部分决定权交予被告,充分尊重被告方当事人诉权,仅由行政法院就是否 的相关规范。台湾地区行政诉讼法对民事诉讼法相关条文的引用比大陆更为明确。大陆仅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第114条中原则性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40.html -
了解详情
制定了规范性司法解释,对人民检察院如何提起诉讼和参加诉讼的具体程序,作了明确的规定。 “文化大革命”以后,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 建议可能会弱化抗诉的监督方式。固然,检察建议的监督方式对于改变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抗诉案件中工作量的“倒三角”现象以及改善与人民法院的关系上有积极的作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50.html -
了解详情
活动的结果,它一经送达当事人,即与判决、裁定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81条规定,确有错误的调解书经当事人申请可以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引起 现象。在破产程序亦存在着滥用司法权、违法做出裁定的情况。最高法院作出的司法解释,拒绝检察机关对先予执行、执行破产裁定提出抗诉。从司法机关授权司法解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04.html -
了解详情
,不仅是自然人,甚至是单位,都有可能存在精神性人格权利益损失,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不具有可操作性;二是刑事案件精神赔偿往往数额巨大, ,最高人民法院在《刑诉法解释》中第一百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除适用刑法、刑事诉讼法外,还应当适用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由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35.html -
了解详情
和私文书两种:对什么是公文书,大陆《民事诉讼法》并未作出规定。大陆民诉理论一般都把公文书解释为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制作 真有假。在此情况下,为保证陈述的真实性,法官可使当事人宣誓。《澳门民事诉讼法典》第477—489条有“透过当事人陈述程序之证据”的规定,所谓透过当事人陈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