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个别研究者对其下了定义,认为民事诉讼复议制度是指相对人不服人民法院的具体司法行为,按照法定程序向作出该司法行为的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由 民事上诉制度而言,具有该上诉审判职权的只能是上一级人民法院,且启动上诉制度时一般还得交纳诉讼费,这较之民事诉讼复议制度而言成本要高、运行起来也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58.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是当事人的私事,平等、对等原则必然要求国家公权力的介入,要求法院进行程序管理。当事人的自主权与法官职权的结合、均衡分配,顺应了现代民事诉讼的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5455. [9]解决立案难要立足中国国情[J].中国审判,2007(1):10. [10]张卫平.司法改革:分析与展开[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57.html -
了解详情
外,亦可以诉权受到侵害为由提起宪法诉讼[26]。在日本,以程序保障为依据的释明,被认为植根于民事诉讼的理念而具永恒的价值。 在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 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对传统的调解型审判模式进行的重大修正,改变了以往法官包揽诉讼的景象,强调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在改革进程中也出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23.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和诉讼义务;第六章为证据;第七章为诉讼程序的一般规定;第八章为妨碍民事诉讼的法律责任,第九章为诉讼费用。 法典一般应具备立法目的、立法根据、法 以解决棘手的问题和新类型的案件,适应复杂多变的司法审判现实。 诉权和诉是民事诉讼的基本问题,有关诉权和诉的理论也是民事诉讼法学的基础理论。诉权和诉的问题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89.html -
了解详情
在答辩状提交后至准备阶段结束前确定,并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反诉的案件。可以借鉴美国民事诉讼的规定,将反诉分成强制反诉与任意反诉。根据一事不再理原则, 。用书面裁定而非口头裁定,是因为所记载的争点和证据有重要程序意义,在下一诉讼阶段,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和法院的审判活动都要受其约束,书面形式才能有据可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77.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监督制约机制次之,检察监督制约机制排位最后的呈三维结构的民事诉讼监督制约体系。 【关键词】民事诉讼;审判行为;监督制约机制 【写作年份】2007年 【正文 ,监督者监督被监督者,监督者自己则受特定监督对象、范围、程序等条件的制约。这亦是监督与制衡的主要区别。在制衡关系中,每一主体都具有双重身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33.html -
了解详情
再提起抗诉,要求法院通过审判监督程序进行改判。这种时间上的滞后性,极大地限制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同时也不利于达到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维护司法公正、 的权力体系中,检察机关拥有代表国家为社会公益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是最科学的设计。但是,应赋予检察机关有限的起诉权和抗诉权,在案件范围方面,应界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09.html -
了解详情
陪审团(参审团)制度,并同时实行专家陪审(参审)制度。 【关键词】民事诉讼;参审制度;陪审团制度 【写作年份】2006年 【正文】 参审制属于陪审制 它们也都各自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陪审团制度存在的缺陷是:诉讼程序迟延,审判效率低下,陪审员的认定事实能力不足,无法应付现代型诉讼的审判需要,等等。参审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299.html -
了解详情
考虑到民事诉讼程序的特殊性,民事诉讼法确认检察机关基于公益参加民事诉讼是完全必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检察机关应当以保护公共利益作为其参加民事诉讼的目的, 总则部分第14条赋予检察机关的审判活动监督权相矛盾,而且与检察法律监督的宪法理念检察机关应当以公益保护作为其参加民事诉讼的主要目标相违背。 二、检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34.html -
了解详情
辨结束后但不会造成审判延迟的时间内,一方当事人可以提出要求对诉辨状判决的动议。而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对该制度目的的设计在于通过法院对 Woo著,蔡彦敏 徐卉译:《美国民事诉讼的真谛》,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55页。 [7]该听证程序于1996年Markman v. Westview 案件中由美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38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