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分别介绍。 第3章 除名股东的价值判断标准 股东除名作为一种严厉的公司内部冲突解决方式,直接影响股东的身份和投资利益,只有在足够正当的前提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83-91页。 [10] 参见 张宝亮:《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权法律制度研究》,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31-35页。 [1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560.html -
了解详情
效果。外观主义的目的在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维护交易秩序的稳定。 对于公司内部而言,股东资格是否存在取决于股东之间的真实意思表示及认缴出资的行为 股东资格认定中的若干法律问题》,法学,2006(12) [21] 赵旭东:《公司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31页 [22]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411.html -
了解详情
的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股权转让合同依法成立,但由于其他原因导致未办理“公司内部股东变更登记”或“工商变更登记”,应按照违约责任或其他法律规定处理,而 登记”,股东有权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其办理变更登记。倘若以股权变更未能获得公司登记为由,确定股权转让合同无效,那么就必然导致股权转让合同行为与股权转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106.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资源较少,更为快捷灵活,只要《公司法》上明确认可银行和公司有权就“银行参与公司内部监督”事项进行约定,则银行即可通过约定获得参与的权利,从 出资义务和资本充实义务,保证相关主体按法律或章程规定及时缴付出资,保证公司资产完整,从而促使企业正常经营。 3. 违反分配利润时返还请求权 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332.html -
了解详情
,或外部人模式(outsider system),它的特点是股权高度集中在内部人集团中,通过公司内部的直接控制机制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它的典型特征是资本和劳动 、监事会与执行董事会分设,且监事会与执行董事会的人员不能相互交叉。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中的具体组织形式及其人员的构成要优于日本。根本原因是日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305.html -
了解详情
无法插手公司事物,使得股东会和董事会行同虚设,这就改变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失去了公司内部权力的划分与制约和经营体系,动摇了《公司法》关于这类组织的根基, 承包股东的协议而免于承担责任,由承包股东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这等于让承包股东对公司全部财产内的损失承担无限责任,这也从根本上违反了《公司法》的精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244.html -
了解详情
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工作,如果管理者履行了他的诚信义务和谨慎义务,那么公司的利益对于管理者而言就是第一位的,这个模式也就可以回到公司法的模式上来 《公司法比较研究》 刘宗胜/张永志著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年。《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研究中国的实践与日本的经验》马连福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381.html -
了解详情
和罗伊(Lucian A.Bebchuk and Mark J.Roe)的路径依赖理论,试图从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出发,界定中国现行的公司法上的治理结构的理论或者模式来源 银行和企业集团制度;(2)工会并不能参与到企业内部的职工委员会(企业委员会)之中,在公司内部和外部劳动保护制度中进行了分割;(3)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379.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资源较少,更为快捷灵活,只要《公司法》上明确认可银行和公司有权就银行参与公司内部监督事项进行约定,则银行即可通过约定获得参与的权利,从 履行出资义务和资本充实义务,保证相关主体按法律或章程规定及时缴付出资,保证公司资产完整,从而促使企业正常经营。 3. 违反分配利润时返还请求权 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90.html -
了解详情
通过股东协商来打破,而当出现股东会僵局且股东彼此一直又不作让步,同时公司内部救济渠道又已用尽时,只能诉诸法院解决。 美国法上对于判断是否形成选举 人) .[18]类似规定同样见诸《美国标准公司法》和《纽约商业公司法》,作为解散公司诉讼程序中法院可选择适用的方案。 破产管理人和监管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