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院应当受理,对于受理后双方愿意和解,只是不能即时履行全部赔偿义务的,法院可以主持调解,并制作附带民事调解书。(3) 高检规则第520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作为是否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因素予以考虑,符合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1972.html -
了解详情
对自己的权利有重大损害,此时,他就会重新提起诉讼,从而出现了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和解协议之后能否再提起诉讼的问题。 在诉讼理论与实务的范畴内,它存在 中的问题,从而体现法律精神。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当对诉前达成调解(或者和解)协议后,被害人一方的起诉按以下方式处理: 1、原则上,对于自诉人一方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393.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程序本来可能花费的大量时间,如果在指定的第一次口头辩论期日前不能达成调解协议,则宣告调解不成立而恢复开庭审理。在恢复了的诉讼程序中,案件的处理一般都 。现代调解制度从程序的启动到程序的运转再到调解协议的达成与执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强制,对当事人自治的主导地位构成极大的挑战。在此,我们不禁要问,调解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45.html -
了解详情
是非,进行调解。因此,事实在未查清楚的情况下,既使当事人已经达成调解协议也不能结案。但我国规定调解的目的,就是为了既解决纠纷又不伤和气,既提高办案效率 ,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而第90条规定,有四类案件达成协议后,人民法院可以不制作调解书,记入笔录即可。该条中第(四)项规定的是其他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57.html -
了解详情
照此来看,事实在未查清楚的情况下,即便是当事人双方已经达成调解协议的也不能结案。但我国法律规定调解的目的,就是为了既解决民事纠纷又不伤当事人双方 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据此规定可知,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达成的调解协议对其并无约束力,只有当调解书被双方当事人签收后才能生效,在调解书送达时,任何一方当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889.html -
了解详情
期满前同意法院进行调解而未达成调解协议的,经各方当事人同意,可以继续调解,延长的调解期间不计入审限。在审判实践中,法官通常在法庭辩论终结后、判决前才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9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民诉法的该条规定,被大多数学者或者实践工作者理解为民事诉讼中着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859.html -
了解详情
予以证明。 (2)双方当事人已经达成调解协议,但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调解协议,或者请求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一方起诉请求变更或者撤销 适用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 原纠纷的诉讼时效因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而中断。 调解协议被撤销或者被认定无效后,当事人以原纠纷起诉的,诉讼时效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133.html -
了解详情
义务。近三年来江苏省南通市两级法院调解结案的案件中当事人能够主动履行调解协议的占80%,其中,调解协议达成后当场履行的大约占30%;连云港市两级法院 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执行。(3)经法院庭前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由调解法官制作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的调解书与法院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对人民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012.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的成功往往要求权利人放弃部分权利,从其运行机理而言,若无当事人一方的妥协、让步,是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的,而审判人员光从道德、合作方面教化、引导、鼓励 、主观想象等心理的精神上的因素,并不以当事人的请求为限,在此基础上促进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也可以在庭审结束后宣判前,尽可能挖掘、利用任何有利的调解时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444.html -
了解详情
的办法解决纠纷,是我国处理民事纠纷的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经验,我国的调解制度对增进人民团结,防止矛盾激化, 预防、减少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主义 ,避免脱节,可以有效地巩固各种“诉前调解”的成果,发挥调解的功效, 避免重复调解,对“诉后和解”当事人达成的协议,将审查确认设定为必经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