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支配,并不限于事先的常态支配。换言之,不能单纯从客观事实上考察行为人事先是否支配了危险源或者脆弱的法益,还必须根据社会分工的原理,规范地考察行为人是否 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第二,承认故意的犯罪行为可以成为先前行为,有利于解决正当防卫问题。例如,行为人在登上某班机后,于机上安装了一枚定时炸弹,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959.html -
了解详情
的支配,并不限于事先的常态支配。换言之,不能单纯从客观事实上考察行为人事先是否支配了危险源或者脆弱的法益,还必须根据社会分工的原理,规范地考察行为人是否 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第二,承认故意的犯罪行为可以成为先前行为,有利于解决正当防卫问题。例如,行为人在登上某班机后,于机上安装了一枚定时炸弹,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934.html -
了解详情
属于法律错误还是属于事实错误,历来就有激烈的争论。究其缘由,在正当防卫的情况下,认定是否存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与有无侵害这一事实密切相关,因此,认识不法 防卫问题上,由于是事实层面上的错误之结果,行为者所认识的是相当于正当防卫这样一个事实上的认识,因此,行为者并不具备自己实施的是违法行为这样一个认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75.html -
了解详情
等排除犯罪性的行为不符合犯罪构成。对于行为人在正当防卫的过程中杀死侵害人的行为是否符合传统刑法学理论中的犯罪构成,我国刑法学理论界通常认为,这种行为是 犯罪性的行为一方面作为犯罪论的单独一块置于犯罪构成理论之外进行论述,另一方面在考察是否存在排除犯罪性行为时又要将之内含于要件的审查中。如何解决这种形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74.html -
了解详情
正确认定防卫过当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 何谓必要限度 ?法律没有规定具体标准。对于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理解,在刑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主要存在基本适应说和客观需要说两 的体力与能力,以及手段、强度、后果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我们认为,在认定正当防卫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时,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察: 其一,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57.html -
了解详情
所料,丙在夜晚通过这条小道时遭遇乙抢劫,结果乙被丙正当防卫杀死。问:甲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或者间接正犯? 案例四:十六岁的少年 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质上既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也不具备刑事违法性的行为,例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依法执行职务、正当冒险行为。[26]这种观点是东施效颦,完全照搬了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147.html -
了解详情
。之所以修正为强调动态、主观、过程的语词-“当事人36认定权利遭受侵害”,是因为权利是否受侵害难以预先确定,权利义务关系在现实中存在不确定性,当事人判断有主观性, 只是通过程序导致的实体正当化,败诉也不意味着未受侵害。38关于正当防卫保护的权利是否包括社会公益和国家法益有争议,国外多采否定说,我国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27.html -
了解详情
是刑法上的不法,民事不法、行政不法等均可。于是,当论及是否能针对某一行为实施正当防卫时,在民法上给予该行为不法与否的明确判断还是必要的。 起同样作用,可视为准立法。 [13]当物的主人存在过错的场合当然可以作为正当防卫,此处论及的是除此之外的情形。 [14]同注[10],第294页。 [15]参见[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185.html -
了解详情
是刑法上的不法,民事不法、行政不法等均可。于是,当论及是否能针对某一行为实施正当防卫时,在民法上给予该行为不法与否的明确判断还是必要的。 起同样作用,可视为准立法。 [13]当物的主人存在过错的场合当然可以作为正当防卫,此处论及的是除此之外的情形。 [14]同注[10],第294页。 [15]参见[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183.html -
了解详情
,而不是审问的前提,从而使得正当防卫失去了存在的可能性。[13]其三,对于某人而言,其是否是恐怖分子、这种认识是否存在着错误,在适用酷刑之时 构成了适用酷刑难以逾越的障碍。[14]其四,备忘录只是从哲学上探讨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可以突破酷刑禁止的可行性,缺乏法理根据。[15] (三)为预防性酷刑设置禁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300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