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开庭。这不仅违反诚信原则,而且损害了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干扰了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 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颁布的《第一审经济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开庭 诉讼法比较》常怡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3]《民事诉讼法制的现代化》陈刚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 [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3553.html -
了解详情
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进一步把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限定于当事人申请的前提 的范围,因此是可以采纳的。[5] 大陆法系的主要国家中,只有意大利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一方当事人以非法手段从对方当事人处取得的并且属于对方当事人所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784.html -
了解详情
上,公开审判是一项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在此原则的指导下,民事司法实践中早已形成了作出实体判决必须经过开庭审理的惯例,且构成了审判 的证据开示制度研究[J].政法论坛,1998(1). [3]章武生.司法现代化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 421. [4]宋冰.读本:美国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82.html -
了解详情
彻底改造,构建出一整套能够充分而且全面体现上述理念的文本体系。这就是我们修改民事诉讼法所面临的实际挑战。 二、研究概况 2006年6月,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性监督到公益性监督以及从实体性监督到程序性监督四个方面的转型。[5] 3.民事诉讼证据制度 (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19.html -
了解详情
寻求一种平衡。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也不例外,其与重实体价值的传统诉讼的观念的冲突之协调和解决,也要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司法权威的现实反思[N].法制日报,2008 -02 -03(16). {7}廖中洪.中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04.56-57. {8}王甲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185.html -
了解详情
释[2000]47号)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 的赔偿越少。例如,毁人容貌的侵权行为在未构成犯罪时,根据民事法律的规定,被害人既可获得经济损失赔偿,又可获得精神损害赔偿,但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194.html -
了解详情
涛经济损失共计71354元。一审宣判后,周先锋以原判量刑过重为由提出上诉,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李涛以自己不是车主,不应承担垫付责任,以及判处赔偿数额少 中,被害人的雇主与实施犯罪行为的被告人没有关系,不对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因被害人的雇主不是基于侵权行为承担责任,不对侵权人(被告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299.html -
了解详情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请求,则成为独立的民事诉讼。 2、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对被害人或国家、集体造成了物质损失,应当负 的损失,损害事实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之间必须具有因果联系,这是允许提起附带民事损害赔偿之诉的前提之一。如果损害事实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55.html -
了解详情
(On Jurisdiction and the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Judgments in Civ-il and Commercial Matters),是一部统合欧共体成员国之间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法律。该条例第28条第1款规定,欧共体各成员国法院在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35.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定化而已。并认为明确法律观点指出义务,会充实一审,减少上诉,诉讼延迟的担忧是杞人忧天。更有学者指出,在法官造法已然成为司法原则的 论听审请求权》,载江伟教授执教五十周年庆典活动筹备组编:《民事诉讼法学前沿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6页。 [27]Rosenberg/Schwab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