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等,未经开示不得在开庭审理时使用。美国的证据开示程序富有特色,是其区别于传统英美法和大陆法国家民事诉讼的重要特点,但开示范围过广、成本高。 《联邦民事诉讼规则》加以比较,便可发现两者的共通性。美国民事诉讼以广泛的证据开示程序和陪审团审判为特征,不仅区别于大陆法国家,也与其他普通法国家相距甚远,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15.html -
了解详情
所谓民事质证主体,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有权利对证据材料进行质证的诉讼主体。在庭审中审判主体能否成为质证主体关系到法庭调查程序的设计并影响到庭审程序的 的普通公民组成。显然,对这样一群不具有法律专门知识,而又握有事实认定大权的群体而言,如何让他们尽可能地熟悉、把握案情进而比较公正地认定事实便成为程序设计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14.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 有条件地实行 答辩失权 一、诉答程序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诉答程序即起诉答辩程序,是指在民事诉讼的第一审程序中,在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前,原告为维护 利益的考量,亦即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快速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尽快从实体上解决纠纷,鉴于法律已限定法院的审判期限,司法解释已限制原告的举证期限(最高人民法院《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97.html -
了解详情
。当前,我国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引入了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法官依职权过多干预诉讼的情况逐步减少。但有的法官却又走向另一极端,过于强调程序的对抗性, 第一、行使释明权有利于实现实体公正。民事诉讼的目的是查明案件事实,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明确,证据确实充分。现阶段许多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07.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才进入开庭审理阶段〔4〕(P23),这无疑是审前准备程序的功劳。其三,审前准备程序使即将进行的审判程序变得更为简单和公平。之所以变得更为简单, 程序的优势的同时,也应看到它的不足。如前所述,在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中规定发现程序是美国民事诉讼的一项重大改革,但实践的结果却出现了未曾预料到的种种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015.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的更换等等。 五、证明责任 民事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的主干和核心问题,而证明责任又是其中最基本的问题。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初期,最高人民法院提出要落实 ,如果对方有证据,而无正当理由拒绝提出时,应当如何加以处理,这是我们应当研究的问题。 七、民事再审程序 民事再审程序尽管只是民事诉讼中一个特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613.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进一步解决了这一难题,结合审判实践,现就关于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略表浅见。 一、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意见 (一)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有利于 的义务。从理论上讲,证人不出庭作证,是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因此根据其性质制定同强制当事人到庭的措施是较为可行的,完善制裁措施,以求得实效。还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16.html -
了解详情
。 检察机关为了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将纠纷引入审判程序,是检察机关实施民事法律监督的应有之意。从域外经验来看,虽然各国检察机关 地位,规定提起民事诉讼的检察机关具有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修改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08条关于起诉条件之规定,在具体的诉讼程序中明确落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380.html -
了解详情
的理念,认为前诉判决内容之所以拘束当事人及法院,实乃后诉法院有拒绝重复审判的效力所生的结果。综合既判力说,又称为实体法、诉讼法二元既判力说或双重 ,既判力理论虽然被认为是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之一,但在实践中很多法官根本不知道既判力为何物。 [17] 参见肖建国:《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86.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近年来,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刑事案件被害人更加注重用诉讼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日益增多,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地位与作用也日益增强。 民事争议,又便利当事人诉讼。 但在审判实践中,有的刑事法官对附带民事诉讼的性质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附带民事诉讼是一种捎带的诉讼,审理案件时精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7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