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其为事实,而使法院得有心证者,该事项即为证据标的。民事诉讼中,证明对象是诉讼证明活动中的首要环节,只有先解决了证明对象的问题 刚.证明责任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8-71. [27] 日本一般对于诉讼中的事实,按照本身的重要程度,分为主要事实、间接事实以及辅助事实三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54.html -
了解详情
仅存在于法院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二面关系说占据主导地位。既然当事人之间不存在诉讼法律关系,那么,旨在当事人之间发挥作用的诚信原则的重要性就难以彰显。再次,民事 了提交证据的期限,超过此期限,就将发生证据失权的结果。美国1938年联邦民事诉讼规则将提交证据的期限设定在审前准备程序结束前。德国则将该期限确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77.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由原来审前只确定争点发展到当事人庭外有权收集证据的发现程序。尽管美国民事诉讼中的发现程序有负面效应,但它对发现案件真实,双方对 是否成立、有无管辖权等问题法院不介入,应由当事人提出抗辩并请求法院驳回诉讼。但是,对涉及美国联邦法院有无主管该案件的事物管辖权(Subject jursdiction)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85.html -
了解详情
是-而且依然是对抗式的,非对抗制这个词只有当它用来描述大陆法民事诉讼中收集证据的司法行为时,才是正确的 .日本学者谷口安平于1990年也发表过 的处理,由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必须执行。现在民事诉讼法尽管没有对审判委员会的审判职能作出明文规定,但基于各种原因,实践当中仍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88.html -
了解详情
是而且依然是对抗式的。非对抗制这个词只有当它用来描述大陆法民事诉讼中收集证据的司法行为时,才是正确的。日本学者谷口安平也是在认同三 职权主义模式。 [17]同注[1],第155页。 [18]详细讨论参见傅郁林:《民事司法制度的功能与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5-246页。 [19]合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677.html -
了解详情
具体方式、措施有所不同,但总的发展趋势是强化法官的作用并与当事人一道协力促进诉讼的进程。由此,人们无法产生法官职权的强化必然导致当事人利益受损的因果联系 加强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的保障,提高法官素质,改革司法运行体制,完善民事诉讼程序规则和证据规则等等。有部分建议可以说已经为最高人民法院采纳,规定在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419.html -
了解详情
请求或交叉请求,要求追回财产或要求获得宣告判决(declaratory judgment)的当事人,在诉讼开始后20日内或在对方当事人送达即决判决动议书后,随时可以提出其全部 /4/]3;另参考了白绿铉、卞建林译:《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证据规则》,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美]史蒂文。苏本、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31.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制度的一系列有助于弱势者一方实现其实体权利的程序装置。 在传统型民事诉讼中,事实证据资料的收集、提出责任的分配,在理论上向来以辩论主义在法院 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58页。 [19] [日]兼子一、竹下守夫.民事诉讼法 [M].白绿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7172页。 [2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784.html -
了解详情
哲学。这类情形在欧美国家的拉丁地区尤其特出,包括诸如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拒绝提供和审查任何证据、有权拒绝作证等宣扬个人自由的形式。对于现代人而言 、虚假陈述或有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其他情形的,法院可责令胜诉方承担败诉方的诉讼费用。如果说19世纪自由放任主义乃至极端的个人主义导致有些国家完全否定当事人合作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396.html -
了解详情
。 民事诉讼法是公法。所谓公法是指规范国家、国家机构及个人关系的法律。[34]民事诉讼法就私人权利义务的纷争,国家确定的依法给予解决的程序。一方面,规定的 日本民事诉讼法。日本裁判所受外国裁判所的委托,进行民事诉讼案件书状送达以及进行证据调查时,要依据日本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外国裁判所委托依据的是日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5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