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源末两道防线 从制度层面看,以人民调解为核心的民间解纷机制是纠纷解决的第一道防线,属源头性化解矛盾纠纷,对司法诉讼效果尚不尽理想的今天更显得 实现效力上的衔接。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现在的人民调解协议已具备民事合同性质,但是还不够,其他解纷主体所作的调解协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99.html -
了解详情
前述欧盟指令中所体现的调审分离的制度理念或许是一剂良方。 (二)调解协议的执行。与依托于国家司法权之决断力的诉讼不同,调解程序主要依托于当事人 的情形比比皆是。这种情况一直到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颁行之后,才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该司法解释仅仅解决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16.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原则,它对维护审判权威及提高诉讼效率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倾向于限制反悔 为了公正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 行为,我国民法通则及合同法均规定当事人可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可变更或可撤销的事由之日起一年之内行使,否则当事人提出也不受法律保护,笔者认为反悔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005.html -
了解详情
而在美国是“正当法律程序”(due process)。自然正义原则有两个基本要求:第一,任何人均不得担任自己的诉讼案件的法官;第二,法官在制作裁判时应听取双方当事人的 年9月5日通过、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1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97.html -
了解详情
有的则与各种专门法院结合,形成了特殊的诉讼程序。(三)基层人民法院担当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主体的工作模式。前面提到的各种已有模式虽然是林林总总、异彩分呈 等方式,辅之以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中“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82.html -
了解详情
日起7天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经各方当事人同意,可以继续调解。延长的调解期间不计入审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 工作座谈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中办、国办转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95.html -
了解详情
倪发政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并依法通知了第三人彭福刚参加诉讼。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武永合及其委托代理人王泽义, 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五条、第六条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原告武永合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500元,由 ...
//www.110.com/panli/panli_27223446.html -
了解详情
西方国家之后。目前,中国纠纷解决机制及调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调解协议效力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仅仅认可了人民调解协议的合同效力,而这不过是调解与 群体性诉讼分案处理等);即使面临着一定的诉讼压力,法院通过资源配置以及人事和程序的改革,仍然有提高效率的较大空间。随着法院不再以立案数量作为法院考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285.html -
了解详情
的结果。[11]换言之,由于当下中国司法制度设计下的诉讼,很大程度上是以对抗(adversary)之理念为其制度基础的。而对抗制,其在本质上又是要求 4期。 [30]参见2002年11月1日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和《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以及2004年11月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97.html -
了解详情
25〕2002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以司法解释的形式明确了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和效力。司法部制定了《人民调解工作 诉讼实现的;同时,在改革中也在努力通过小额法院等为当事人提供更多的诉讼便利。参见范愉,同注22引文。 〔41〕参见注7引书,第355页以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