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指出,宪政并不等于政府规划,也不等于“宪法”,所有国家都有一部宪法,但只有某些国家是宪政国家,为此他划分了三种宪法形态,一是保障性的宪法,二是名义性的 乌托邦式的政治理论在人类历史上一直占据着主导性地位,在它们那里,存在着一种强势的政治逻辑,这种逻辑如果用公式来表述的话,那就是1+1=3的总体性逻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577.html -
了解详情
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行使监督权呢?比如人大代表能否自行解释《宪法》、制定法律,或者撤消政府的决议和命令呢?显然是不能的。因此,作为人大代表或部分联合代表这一监督主体所 之优越(摘要)》,载于何勤华、李秀清主编:《民国法学论文精粹。宪政法律篇》,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P972。[9]周永坤、朱应平:《否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520.html -
了解详情
反面。所以,从这个意义来看,宪法的出现、宪政的问世是政治文明从低级步入高级发展阶段的标志,作为“公民权利保障书”的宪法是政治文明的最高框架,作为以人权和 三,人权是防止公共(国家)权力滥用的有效屏障。根据古典宪政民主理论,公共权力(在现代社会,主要表现为国家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公民们为了维护和增进自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517.html -
了解详情
运行的环境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司法的“行政化”的现象,法院成为了地方政府的附属。[16]司法腐败现象的存在,也已严重削弱了司法在 要求,政治性在于:违宪审查实质上是对国家权力运行的宪法控制,以达到保障宪政秩序和基本人权的目标;它的内容往往涉及统治行为与政治问题,并发生政治影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307.html -
了解详情
的社会舆论,承担对国民进行宪政教育的责任,培养国民的参政能力,集合国民对立宪的态度,以国民的运动监督政府,召开国会,实行宪政,“自上而下”地推动立宪的 结果是并没能完全正确地理解了西方近代的人权。有关这一点,现代美国的宪法学者J.Nathan曾这样指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把人民视为一种资源,认为虐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174.html -
了解详情
开车欲望,如不潜心学习开车技术并熟悉交通规则,再价值昂贵设计精美的汽车也可能成为公共要道上的杀人工具。美国的宪法之父就曾指出对民众进行民主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体系“预设着未来秩序的最重要基础”,“一种愚昧无知的民主制是一种词语矛盾的说法”,“民众是自身政府的唯一可靠的受托者,而且,为了使他们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085.html -
了解详情
与司法权的强化”,《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王禹:“齐玉苓案所引发的宪法思考”(//www.gongfa.com/wangyuqiyuling.htm)。 [40]黄松有,前注18引文。 [41]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010.html -
了解详情
与政府之关系”中,也明确将教育排除在政府立法权之外,规定只能由国会进行教育立法。日本的宪法也没有任何条文涉及国家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权力。但另一方面,自从 由于违宪审查这一重要的宪政技术的缺失,政府部门的立法权几乎不受制约;加上它在人大立法和制度决策上的各种明显和隐性的影响力;政府的部门利益立场和全国人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007.html -
了解详情
近代的《权利法案》奠定了正当程序的宪法原则地位。正当程序条款作为一项重要宪法原则在美国宪政史上发挥重大作用离不开美国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美国最高法院的司法 形成了一种相对完善的宪法规定。平等参与使人民确信宪法是人民意志与利益的体现,产生对宪法政治上的权威的认可与信赖。相反,如果立宪起于政府而不是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01.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理性的正当性。 二 我们知道,宪政的精髓在于限制国家和政府的权力,保障个人的基本人权,在国家的秩序建构和个人的权利行使中,存在着一个交汇点,对于在这个 人构成的社会共同体中,必须有一个依据法律统治的政府,在此作为基础的宪法是一个国家或政府的基本法,宪法来源于人民的共同意愿。弗里德里希在《超验正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