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场的活动等,从而进行犯罪现场重建,进而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起到相应的证明作用。[2] 二、刑事诉讼中应用法医物证存在的问题 法医物证需要通过提取、保管 则可适用于犯罪嫌疑人以外的人。撒网式的采样则应将适用的案件类别严格限定于故意杀人、伤害、强奸、放火、爆炸、投毒等严重侵害公民人身权利或公共安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989.html -
了解详情
法学杂志》2011年第9期 【摘要】审判制度在刑事诉讼中处于中心地位。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审判程序的规定存在缺陷,亟待通过修法加以解决。应当扩大 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事实的根据。作为现代民主法治国家司法中一项通行的证据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于遏制刑讯逼供和其他非法取证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88.html -
了解详情
补偿途径如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而未能从这些途径中得到相应的赔偿为前提,即已经穷尽了其他法律规定的渠道,当然,对于较长时间无法捕获犯罪嫌疑人的,可以对此类案件以 是案件已审理终结,案件事实查清,加害人已经被定罪,被害人的身份也已经被确定。事实上,我国刑事案件的破案仅为30%左右,以2003年为例,该年全国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262.html -
了解详情
何种类型的客观标准,此乃行为适度性原则。例如女警察假扮女护士对存在的犯罪嫌疑人进行诱惑侦查,如果该女护士身着性感暴露,并且用身体或语言进行挑逗引诱,致使被诱惑 地就必须在刑事诉讼中排除;如果属重大违法(如引诱清白的人犯罪,陷无辜者入圈套)且达到了不允许行使国家刑罚权的程度,就应当不予受理(我国并未真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42.html -
了解详情
两只前轮的气门芯,将轮胎气放掉,随后,又脚踢车辆的左前门。两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致使该车的左后尾灯、发动机护板、车门、引擎盖、保险杠等部位遭到不同 汪建成,祁建建.论诉权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导入[J].中国法学,2002,(6)。 [2]宋英辉,袁金彪.我国刑事和解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09.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以下统称为刑事和解)。 其基本内容是:经由办案机关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主持,加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下同)与被害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对话 、赔偿损失等方式抚慰被害人,使其得到安慰和赔偿,同时减少整个刑事诉讼程序所耗费的司法资源。然而,由于刑事和解还处于探索过程中,且缺乏一系列配套 制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47.html -
了解详情
的方式得到实现,保证了程序的及时终结,符合诉讼经济原则。我国以前刑事司法中的疑罪从轻、从宽、从挂使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被害人的利益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 不应该再审。这有利于维护被判无罪的人的权利和维护原判决的终极性和权威性。非严重的犯罪社会危害性较小,如果再没有犯罪,就没有必要一定通过法庭审判追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625.html -
了解详情
参与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中地位平等,人格尊严,合法权益受到尊重,能在公正的地位上充分行使自己的控告,辩护权利,影响和推动刑事诉讼的进程; 表述。[13]今后在修改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时,应该全面系统地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如此涉及刑事诉讼的公民才能真正成为诉讼的主体参加到刑事诉讼中,其合法权益受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623.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保障机制 公诉机关与被害人尽管在刑事诉讼中的根本立场是一致的,都是控诉职能的承担者,但也存在利益追求上的矛盾。被害人是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 或因具体承办人员认识上的偏差对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决定,就可能使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这与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权利的宗旨不一。而刑事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584.html -
了解详情
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诉讼参与人。我国刑事诉讼辩护人有如下特征:1、辩护人参加诉讼、进行辩护的权利源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或法院的指定;2、辩护人与 诉讼参与人。 一、辩护人不是完全的刑事诉讼主体 刑事诉讼主体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具有独立目的、承担诉讼基本职能、履行法定义务(职责),并于案件处理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5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