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不适格原告、被告是查明真实彻底解决纠纷的需要,也是保障正当当事人利益的需要。 我国民事诉讼实践中对当事人不适格,仅以裁定驳回或追加适格当事人, 的同意,这种同意已涉及对实体权利的处分,因为退出诉讼的当事人一般表明与实体 法律 关系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法院更换不适格当事人,应作出裁定。这种裁定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21.html -
了解详情
在双方当事人同意下使用测谎仪,作为对当事人陈述真实性的判断,已不是一件罕见的稀奇之事了。因此,民事诉讼立法应当紧跟形势发展之需要,通过法律规范或 构架与模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35页。29、张卫平:《诉讼构架与模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33~434页。 对这些内容的详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29.html -
了解详情
的政策和理念,许多国家的民事诉讼采取纯粹的当事人主义诉讼价值观和当事人处分原则。在这种大背景下,检察机关干预民事诉讼的范围非常有限,作用微乎其微。自 配置缺乏连续性,且弱化趋势明显。究其原因在于,不同历史时期对国家干预原则的不同需求。建国之初,我国处于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国家干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617.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保全;侵害阻断;行为保全 内容提要: 在诉请法院判令对方当事人履行特定行为义务的诉讼中,传统的作法是必须待到判决确定后才能对侵害行为采取措施。在此前 由此,禁令是英美法系基于普通法救济的不足而于衡平法发展出来的一种专门针对人的行为而广泛适用的救济措施。在民事诉讼的领域,它不仅适用于侵害阻断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45.html -
了解详情
可见,我国民事诉讼的两审终审制不区分事实审和法律审,二审法院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其程序的价值,首先定位于竭尽全力保护当事人 与现代化,1999,(1):40. 注释: [1]参见尹勃,张雪萍.论民事上诉中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J].河北法学,2006,(2):135-137.许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09.html -
了解详情
答辩时、或者在审前准备中所提出的证据种类与内容的限制。第二,民事诉讼第179条第1项规定,如果当事人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主义的世界潮流,有助于实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 除了上述积极之处外,考察我国的举证时限制度可以发现,我国举证时限制度过于严苛,存在以下问题: 1.举证时限特指一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284.html -
了解详情
正当程序保障首先体现为程序公正及其制度化。在现代民事诉讼正当程序中,程序公正的标准或要求主要有法官中立、当事人平等、程序参与、程序公开、程序比例等。( 义务。对法官迟延诉讼的,当事人应当拥有异议的权利。对当事人拖延诉讼的,可能产生失权的后果,并且对方当事人应当拥有异议权,法官也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并责令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609.html -
了解详情
的性质或属性,而其正当化在于界说运用何种方法和程序使民事诉讼的开始、过程和结果能被当事人、社会上一般人承认、接受和信任。 满足或符合正当性 的司法行为请求说。此说主张,诉权是公民请求国家司法机关依照实体法和诉讼法进行审判的权利,现代法治国家原理要求宪法保障任何人均可向法院请求司法保护。[8]受德国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608.html -
了解详情
要求法官基于盖然性认定案件事实时,应当能够从证据中获得待证事实极有可能如此的心证,法官虽然还不能够完全排除其他可能性(其他可能性在缺乏证据支持时可以忽略 很大的自由裁量权,足以让外国法官羡慕。 高度盖然性标准是指在民事诉讼证明过程中,当事人双方的举证活动能让法官形成案件事实虽然未必如此发生,但极有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023.html -
了解详情
合法,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其法律效力。即使有人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提出质疑,也必须依据我国法律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 权益。具体行政行为是行为人行使某项民事权利的依据,在民事诉讼的过程中,当事人为了证明请求司法保护的民事权益的合法性,必然要提供具体行政行为加以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01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