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的改造》,载《法学》1994年第9期。童之伟:《用社会权利分析方法重构宪法学体系》,《法学研究》,1994年第5期。童之伟:《法权 与学生合作的论文。 [xv] 参见韩大元:《试论宪法社会学的基本框架与方法》,《浙江学刊》,2005年第2期。 [xvi] 参见张千帆主编:《宪法学》,法律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42.html -
了解详情
十分青睐运用了调解的方法,因为调解形成的裁决是无须引用具体法条的,这样一来就回避了《民法通则》和其他法律规定的局限。?二?价值分析:1?法官造法 第20条第3项规定,司法应受法律?Oesetz?和法?Recht?的拘束,立法目的在于排除狭隘的法律实证主义。法的存在系以宪法秩序的基本价值理念,以合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3.html -
了解详情
接近四年,笔者对判例问题的基本观点仍然如此,但试图在本文中作某些补充。 首先是关于法律渊源方面的国际趋势。近年来,国外法学中经常有这方面的报道与分析。例如意大利都灵大学比较法学教授萨科(R. Sacco)讲到,“在民法法系国家,比较方法的使用更注意与判例法联在一起……特别在意大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4.html -
了解详情
梁治平的“法律文化论”在辨异中西“文化类型”的过程中,始终采用了一种他自己认为颇为有效的方法,亦即一种语词分析的方法。他在“法辨”一文中明确指出,“语言总是 ,这种法律的内容会因时因地而异,但是作为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它的基本形式是确定的,不容置换的。当然,形式法律本身也不只是一种形式,而是包含了特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7.html -
了解详情
框架从主体、内容和形式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的进路,逐一分析86件判决事例中涉及政府信息的内容,可以进一步管窥法院的司法认定标准。在这一过程中,法院 ]参见(2010)浙杭行初字第13号行政判决书。 [48]参见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66、67页。 [49]参见曹康泰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7020.html -
了解详情
由于原告所受损失或被告所获利益是确定损害赔偿的基本标准或方法,只有在这两种标准都不能确定损失的具体数额时,才能运用酌定法。 [35]因此, 蒋志培主编: 《知识产权民事审判证据实务》,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187 页。 [14]就我们分析的案例样本来看,同时提及情节与过错或者性质与过错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2827.html -
了解详情
类型法律行为的独特品格,则关系到身份法领域是否能够自成一体、独占民法一片天地。以身份行为的基本理论研究为切入点,从身份行为主体、身份行为内容、身份行为方式、身份行为 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权利者,负损害赔偿责任。故意以背于善良风俗之方法,加损害于他人者亦同。违反保护他人之法律,致生损害于他人者,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3799.html -
了解详情
第1款的保护范围。[30] 其三,第三人惊吓损害。德国民法文献中经常讨论的惊吓损害案例,是受害人(第三人)因经历、目睹或听闻他人遭受死亡或重伤,从而引发 和明晰性。[53]因而下文依此方法,在《德国民法典》第823条第1款的侵害健康意义上,对第三人惊吓损害的责任成立和责任范围逐次分析检验。 (一)第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239.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有学者认为,“股份是公司持有的、公司资本的基本构成单位,也是划分股东权利义务的基本构成单位。”最高人民法院的观点认为[4],股权依附于股份而存在 了《合同法》、《公司法》、《婚姻法》、《民法通则》的交叉运用。比如,上海黄浦区人民法院的一起案例。(注:一审法院: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2008)黄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7827.html -
了解详情
层面上的厘定与考量,又进行在政府行政规制及其司法审查案例上的分析和论述。其中主要有:在受教育权利方面针对大学如何与学费政策、原住民部落社区大学的 等非以文化为直接立法目的的立法项目的基本权利评断和文化影响评价方面的探讨。通过这些具体法律关系中运用文化基本权理论的分析,较为开阔的将宪法学理灌注到特定领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57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