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程序和州反托拉斯与贸易法规的规定,尽管还称为民事诉讼或刑事诉讼,但呈现出了与传统民事、刑事诉讼程序的不同制度设计和程序要求。[3]再如日本的公正交易 尽管起因于平等主体之间的争议,但因其涉及社会公益而向经济诉讼转变。因此,经济诉讼案件适用民事诉讼程序是程序适用的错位,易引发程序上的问题及导致实体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50.html -
了解详情
现代诉讼文明的理性之光。即便是过于呆板、机械而备受后人诟病的证据法定主义,在当时对限制法官的司法专断、促进事实真相的查明、统一办案规格、保证程序 的“大陪审团”,另一方面享有对案件事实的裁断权,即后来的“小陪审团”。至17世纪,英国的陪审制度开始形成一套固定的程序,成为英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30.html -
了解详情
现代诉讼文明的理性之光。即便是过于呆板、机械而备受后人诟病的证据法定主义,在当时对限制法官的司法专断、促进事实真相的查明、统一办案规格、保证程序 的“大陪审团”,另一方面享有对案件事实的裁断权,即后来的“小陪审团”。至17世纪,英国的陪审制度开始形成一套固定的程序,成为英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28.html -
了解详情
、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二)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 犯了被指控的犯罪行为,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这种“非此即彼”性,是民事、刑事诉讼的共有特征。有时它还使得公平也似乎受法律游戏规则的摆布。⒄换言之,刑事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28.html -
了解详情
开示制度的现实意义第一,建立证据开示制度有利于发现案件的客观真实,实现诉讼公正。刑事诉讼是一个查明案件事实的过程,各项诉讼制度设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尽量 的认识同犯罪事实之间的距离。建立此项制度能够促进控辩双方充分的信息交流,并以此弱化对抗制审判方式带来的副作用。在实行控、辩举证具有对抗特征的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32.html -
了解详情
)。2.规定了没收刑,一旦被告被判有罪,没收犯罪全部所得。在以前的司法案件中,美国极少适用没收刑(叛国罪除外),这表明该法强调消除此类犯罪的经济能力, 2.在程序法方面(1)采取双管制。除常规的刑事诉讼程序外,辅之以非常规措施。如在证据的取得上,普遍放宽了证据规则,允许使用特殊的侦查手段。德国的《对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79.html -
了解详情
法庭也可以要求辩护方将其准备在审判中提出的证据材料向指控方予以公开。刑事证据展示制度,是对抗制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是审判公正兼顾效率的基本保障。 使证据展示呈现单向性,最高人民法院等六部委规定第119条规定对于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进行的工作之一是通知被告人、辩护人于开庭五日前提供出庭人作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02.html -
了解详情
免刑民裁判冲突:第一,证明标准上刑事诉讼高于民事诉讼。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民事诉讼则采取证据占明显优势的标准。第二,举证 甚至不用刑罚(而用其他刑罚替代措施),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有效地预防和抗制犯罪。{13}依刑法谦抑性的理念导向,刑法具有补充性和最后性,在法律体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4413.html -
了解详情
综合考虑案件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区别不同情况决定是否适用逮捕措施,符合逮捕条件的应当批准逮捕,对于可捕可不捕的坚决不予批捕。 5.人权保障原则。刑事诉讼中 时一间的剥夺,并且其目的在于防止嫌疑人逃跑或隐藏,防止嫌疑人毁灭、伪造证据或者威胁、引诱证人、被害人,防止嫌疑人相互串供以及预防嫌疑人再犯新罪,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742.html -
了解详情
免刑民裁判冲突:第一,证明标准上刑事诉讼高于民事诉讼。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民事诉讼则采取证据占明显优势的标准。第二,举证 甚至不用刑罚(而用其他刑罚替代措施),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有效地预防和抗制犯罪。{13}依刑法谦抑性的理念导向,刑法具有补充性和最后性,在法律体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807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