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情节等进行分析认定; (三) 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结合个案具体情况,理清案件法律关系,对当事人 或者程序上存在错误而不履行 (一) 生效法律文书确有错误的,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按照审判监督程序申请再审或者申请有关法院补正,并及时向领导报告; (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858.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不能直接制约行政权,在行政行为作出之后才进入程序的民事审判不能作出与行政行为相悖的裁判,以免降低行政的威信,弱化行政管理职能,造成权力滥用、权力打架 机关不能作出与司法行为不一致的行政行为。第三,在行政行为作出后,司法权才进入程序的,不但可以通过行政诉讼对行政权进行监督,而且可以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985.html -
了解详情
[19]各地也先后设立告申庭,受理起诉,并对生效案件中,发现确有错误的,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 1991年《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规定公检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 的环境保护审判庭,凡涉及排污侵权、损害赔偿和其他环境诉讼的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均由该庭受理,环境法学界立即给予学说肯定。凡此种种,获得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268.html -
了解详情
无损于判决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遑论通过审判监督程序进行改判。从一定意义上讲,审判程序和判决不过是确认权利的程序和法律载体。在实体上,债权人可能抛弃部分权利,或者 仅法人格的取得,因公益法人、营利法人而有不同。这样,就把社会生活中千差万别的民事主体,简单化了,高度地划一了。参见前引梁慧星:《从近代民法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349.html -
了解详情
个月为限,但是如果再审事由是在6个月之后才发现的,比如发现了新证据,或据以裁判的法律文书或依据被改变,那当然要延长期限,当事人可以在再审事由 担保。 (六)取消对再审裁判可以上诉的制度 《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86条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175.html -
了解详情
的作用。出现这种局面,根子在源头,即立法的不明细。 关于审判监督程序问题,民事诉讼法仅规定了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方式是提交抗诉书和出席再审法庭,但对 应规定检察机关受理当事人不服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后,可凭相应的法律文书及证明材料,向作出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调取案卷材料,向有关的组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422.html -
了解详情
工具主义的思想和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对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立法过程中。近年来,实体法立法一直受到最高立法机关的重视, 故一般不涉及依审判监督程序办理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如何救济,显然就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再如《修改决定》第16条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75.html -
了解详情
教育的观念和做法。(4)积极做好发达国家法律规范的研究和移植工作,重视规范、预防、监督程序的法律体系的建构。从完善证书证据制度等基础性法律体系出发, 规范。 (三) 效力作用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7条、第218条的规定和国际惯例,公证文书具有证明效力、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和域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29.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实践中,种种原因导致法院的裁判文书往往出现遗漏应该裁判的事项。对此,我国司法解释和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虽规定可通过上诉或再审程序进行救济,但裁判遗漏不 。 [15]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9条规定和第19条的规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如属于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未提出上诉,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66.html -
了解详情
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有权实行法律监督,对于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85条规定的、确有错误的生效裁判,检察机关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我们 以牵连犯从一重处断,依照处罚较重的犯罪处罚;审判人员私刻法院印章伪造、变造裁判文书,损害一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其行为同时触犯《刑法》第280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