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诉法第71条之检讨 综上所述,在大陆法系各国或地区的民事诉讼中,为迅速推进诉讼程序或基于达成其他诉讼目的之考量,在特定事项的证明上或在特定的诉讼 这样的学理解释并不足以让从事具体民事审判工作的法官深刻理解,逞论将之灵活地运用。不过,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发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6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409.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出台《若干规定》,赋予人民调解协议书以法律效力,从而也为人民调解与民事诉讼程序相衔接打下重要的基础。2.人民调解协议的制定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 的活动,是审判功能对民间调解功能的吸收。多年来,人民法院用调解的方法化解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我国人民司法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司法实践的成功经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446.html -
了解详情
不足以证明原判决、裁定存在错误或者违法的;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证据属于当事人在诉讼中未提供的新证据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但 他人利益的。(8)审判程序不合法,影响案件公正裁判的。(9)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索贿受贿、徇私舞弊并导致枉法裁判的。同时《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638.html -
了解详情
的民事诉讼理论中,释明制度被认为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通常的观点是,没有释明制度,民事诉讼程序和制度便不能按照他们所预定的目的运行。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体制 权的概念或释明的问题之所以引起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过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我国的民事诉讼体制已经逐步发生了转换,其转换的基本表征是,法院在诉讼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23.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8条第1款规定:交换证据的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 2003年7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80 。例如,在日本,近来的动向是,井上治典教授提出了以程序保障为民事诉讼目的主张,强调恢复当事人自治地位,重视纠纷解决过程中当事人的自律性的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563.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法释〔2001〕33号 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审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根据 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作出裁判。 第六十四条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825.html -
了解详情
中还没有明确的释明权概念,仅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 、释明权的行使时间和内容 法官释明权的行使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始终,自立案、审判至执行,各诉讼阶段法官行使释明权的要求和内容均有所不同,以下作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837.html -
了解详情
的平台,是社会信用缺失最集中、最丰富的领域。笔者结合自身从事审判的多年实践,总结社会信用缺失在民事诉讼中的各种具体表现,分析问题的症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1)纠纷真实存在的,以妨害民事诉讼论。可以责令其具结悔过,或采取罚款、拘留措施,情节严重构成伪证的,以伪证罪进入司法程序。(2)虚假诉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697.html -
了解详情
替代性纠纷解决(ADR)的可能。[1]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深入,对我国审前程序进行重新探讨已进入紧迫性阶段。来源于司法层面、现实层面等多方面的压力,已 之建构[J].审判与法,2001,2-16. [2] 陈刚:《两大法系的法院作用论》,载田平安主编:《民事诉讼程序改革热点问题研究》,中国检察院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083.html -
了解详情
设计,也没有程序绝对优先的社会心理基础,所以,不应当选择盖然性占优势作为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高度盖然性标准是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在司法审判上的一 云,证据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18。 [2]毕玉谦,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M],法律出版社,414。 [3][德]汉斯普维庭.现代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1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