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规范违反说及社会危害性说。[2]我国传统刑法理论认为犯罪的本质是社会危害性。如何正确评价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刑法规定了多种多样的影响社会危害性的因素,因此,如何 的司法体制也致力于实现保护权利和人格尊严的理念。正如上文所述,律师辩护制度作为刑事诉讼制度中的关键一环,是作为国家的对立一方而存在的,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989.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主动提出并征得被告人同意,可以代替被告人赔偿。当然,这种赔偿也应视为被告人进行的赔偿,据此可以对被告人依法适当从宽处罚。 (5)成年人犯罪造成的经济 刑事案件如何上诉?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一审刑事案件的判决和裁定,以下人员可以上诉: (1)被告人或者他们的法定代理人; (2)被告人的辩护人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444.html -
了解详情
的时候,我们确实感受到这一制度内在的合理性。尽管如此,我们仍需对刑事诉讼中的合意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谨慎的研究,以期能更为正确地理解和评价这一对象 选择的可能性,此其三。因此可以说,辩护制度的滞后明显地阻碍了合意制度化的进程。 我们今天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如何从实质上提高包括被害人在内的当事人的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495.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正以后,刑事司法改革如何继续推进,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为此, 的情况下,辩护律师和其他辩护人显然不可能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出充分而有效的辩护意见,从而宪法和法律赋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辩护权便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50.html -
了解详情
历史背景,无不存在独特的文化传统印记。撇开历史文化背景,是不可能全面理解各种刑事诉讼模式发生发展的缘由及其固有特征和差异的。职权主义诉讼起源于罗马帝国特别是西欧 修养和业务水平如何,决定着政策和法律实施质量的优劣。《决定》对侦控机关的职权进行了必要限制,扩大了被告人的辩护权能,使刑事诉讼更具对抗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56.html -
了解详情
参与人;司法鉴定行为应当有当事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积极参与;对于有利于辩护方的鉴定结论与有利于控诉方的鉴定结论应当同样得到司法机关的重视。 ,2003 效力,便构成一种绝对障碍,阻止对错误地宣告无罪释放的决定进行任何变更。⑤日本现行刑事诉讼法根据宪法第39条所规定的一事不再理精神,⑥也只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30.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庭前审查根本不具有制约公诉的能力。且不说法律规定的形式性要件的制约力如何,单单就程序设置而言,六部委的司法解释其实意味着:只要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就 刑事公诉制度亦属于检察控权模式。2002年2月8日,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对第161条进行修订,引入了起诉审查制度。该条第二款规定,法院在第一次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83.html -
了解详情
人格行为论的倡导者,他曾经与团藤重光就人格行为论进行了思想交流。详细描述参见李海东主编:《日本刑事法学者》(上),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296 则是难以对能否控制作出实证的与规范的判断。由于控制能力是因人而异的,这种差别性如何统一在平等性(也就是标准性或一般性)上?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控制原则就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82.html -
了解详情
检验,在运用证据方面行之有效的带有规律性的重要经验,上升为证据规则,用来规范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活动。之后,针对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的现象,我国法学界就 方利益往往受到忽视、限制的陋习,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我国现有上诉制度进行改革,赋予辩护方针对特定的证据资格裁判即时救济的权利,但可以对此项权利的行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78.html -
了解详情
审理的江西省首例辩护人串通被告人亲属贿买被害人作虚假陈述的案件。对这种行为应如何定性处理,法院内部也存有分歧,我们认为: 一、肖某构成辩护人妨害作证罪, 本意来分析,刑法第306条是通过惩罚辩护人制造伪证,规范辩护人的辩护行为,确保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实现刑法的目的。被害人陈述比证人证言的证明力更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0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