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起施行),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完善了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强制措施、完善了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规则。围绕民事诉讼立法的完善进行更加深入系统地 成就。展望未来,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征程中,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研究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笔者认为,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54.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领域。在政治学上,司法被描述为政治系统中履行着特定功能的一个结构,即以裁判方式为核心保障和监督国家法律实施的有关价值、制度、机构、角色构成的一个系统 雪梅:《民商事审判若干疑难问题民事诉讼程序、诉讼时效》,载《人民法院报》2006年10月25日第5版。 [14]陈刚:《民事诉讼法制的现代化》,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49.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初衷,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三种发动再审程序的途径:即当事人基于诉权的申请;人民检察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抗诉;人民法院内部的审判监督。再审程序现有启动 一点粗浅探讨。 一、当事人再审申请和申诉的撤回权 再审申请权是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享有的权利,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8、182条的规定:当事人在裁判生效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71.html -
了解详情
纠纷合意解决。但由于观念、设计等原因,我国的民事诉讼审判程序却存在目的的一元性、主体的单一性、内容的虚设性和效力的匮乏性等缺陷而不具有实质上的意义。 设预审法官来组织、指挥和监督当事人补充、更改诉讼请求,收集、提交和交换证据,整理争点等审前准备工作,使开庭法官从审前准备工作中脱离出来,不单方接触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58.html -
了解详情
答复,有利于公平合理处理案件;有的主张由审判监督庭作出答复,理由是审判监督庭是法院内部专职审判监督事务的庭室,独立于各审判业务庭之外,由审监庭作出答复, 民事诉讼法》和《证据规定》的操作程序,使举证期限贯穿于庭审的过程中,不利于案件的审理。其次,这种循环举证最终会导致民事诉讼的审理结构成为一种可逆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67.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主义的民事诉讼模式成为当时的理想选择。 3.审判方式改革。在我国司法传统中,非正规化开庭一直普遍存在。法官了解案情主要不是通过正常的庭审程序,而是 和刑事诉讼法均规定了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能。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也是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其三,应当进一步强调民事司法的人民性原则。司法民主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54.html -
了解详情
。同时,对刑事诉讼中的涉案人是否有罪(或者所受刑罚)进行民意测验或者公布、评论测验结果的,将被处以相同的惩罚。 总体来看,各国在处理审前媒体监督问题时, 审判的空间极易受挤压。在这种现况下,保持媒体与司法之间的适度张力,是保障刑事司法中的独立审判的需要。就如我国台湾学者邱联恭所说: 允许公众、媒体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20.html -
了解详情
,随着研究视野从狭义的审判制度扩展到纠纷解决的一般过程,研究角度的转换也成为必要。[1]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中,讨论民事诉讼程序的多样化也有必要转换研究 法院职权不得介入,只有对于仲裁程序中以强制执行权为权力基础来解决的事项,法院职权方可介入;民事诉讼对仲裁的监督只能是事后性的。通常认为,法院职权介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96.html -
了解详情
效力的案件,如果发现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中的刑事部分确有错误,应当对刑事部分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并将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与刑事部分一并审理。 7. 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除应当充分论证公诉机关(或者自诉人)指控的犯罪是否成立,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犯什么罪,应否追究刑事责任以及应适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294.html -
了解详情
是不是也可以推导出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以公诉人的身份提起刑事诉讼,也是检察机关对刑事审判法律监督的一种具体监督方式,而不是代表国家行使公诉权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实际上也肯定了检察机关的国家利益代表人地位。因此,检察机关的民事公诉权源于其宪法上应然的公益代表人身份,可以代表受损的公共利益启动司法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99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