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和再审程序虽然联系密切,但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界限,不能相互等同。就民事诉讼而言,所谓审判监督程序,是指具有审判监督权的法定机关,也即人民法院和人民 申请检察机关抗诉。 再审程序应兼顾纠正错误与保持生效裁判的稳定。很多国家的民事诉讼法规定有再审程序,但大都有比较严格的适用条件,目的就在于避免因发动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80.html -
了解详情
合法范围内对其权利进行处分,因此,和解完全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调解必须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进行。当事人经调解协议,必须是双方自愿 条件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以调解书的形式取代和解协议,明显不符合法理。按照民事诉讼理论,当事人撤回上诉,则发生与未上诉相同的法律效果,即一审判决生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51.html -
了解详情
更加突出。它的弊端主要在于: 第一,以审判监督权为基础。在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引起再审的三种途径,但当事人申请再审作为引起再审程序启动的一个重要 的立法宗旨实质是与审判独立原则相悖的,受此影响,再审程序制度的具体规定更为各级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干预本法院或下级法院审判组织的独立行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04.html -
了解详情
在合议庭也可以在独任审判员一人主持下,严格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进行。 2、法院调解贯穿于民事审判的全过程 一方面,在各个审判程序中都可以进行 和时间,提高了人民法院的办案效率。 (二)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促进经济建设 民事纠纷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当事人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但是,如果纠纷发生后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35.html -
了解详情
,这就是有关审限的法律规范及实践中相应的制度性做法。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使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一审案件应在6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报本院院长批准 场合了。参见,王亚新,2002年(48-51页)。 32例如,A中院全部民事经济一审案件平均的判决结案率1999年约为61%,调解结案率为14%;2000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833.html -
了解详情
证人出庭作证的义务条款形同虚设。 2、立法内容的不明确或相互矛盾。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了解案件真实情况的人均有作证的义务,未排除证人与当事人有否 有效的打击伪证行为,维护正当司法秩序。 注 释: ①参见齐树洁主编《民事程序法》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版 第117-118页 ②参见王茂华、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54.html -
了解详情
倡导者。多元说近年来已成为一种十分有力的学说。[6]对此,我国有人认为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辩论原则的法律依据和理论依据有四点:1、当事人地位平等2、 而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只能就自己是否有罪和罪行轻重进行辩护。 六、 我国民事辩论原则的改革构想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法制意识发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63.html -
了解详情
的活动和结果,它主要特征在于它是由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作为第三者介入当事人双方的民事经济纠纷中,而后通过双方当事人合意解决纠纷的方式,我国是一个以礼仪之邦而 依据,通过他们反过来做当事人的调解工作。 ⑸、事实清楚、责任分明要把握适度 民事诉讼法规定调解一定要查明事实,分清责任,但实践证明这与调解的机制是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06.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而最高人民法院却毫不客气地在规定中具体规定举证时限的诉讼制度。即将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随时提出主义,改变为该规定的依法官自由决定提出主义,并非理论 的私人争议,当事人对自身的民事权利有权做出处分,这种处分只要不违背法律具体明确规定,即是合法的,在法律上即是当然有效的。如果当事人承认某种事实,在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87.html -
了解详情
就可能意味着错判。[3]因此,为了达到客观真实,为了实事求是,确保裁判正确,法律规定诉讼当事人有权发现新证据时随时提出。 按照随时提出主义,当事人可以根据审理的 。其四,证据失权制度与审判期限制度相配套,能够促进纠纷的迅速解决。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审判的最长期限,目的在于及时解决纠纷,防止审判迟延。但是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