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一律以普通法来追究侵权赔偿责任、以民事诉讼程序来处理因行政职务侵权而生的赔偿请求的英美法系国家自毋庸多言,德国、奥地利、瑞士、日本及我国 之因果关系后,法院会推定职权行为的违法性,而行政机关须举证证明自己行为并不具备违法性或过错。这样一来,行政赔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发生了转移,产生了类似行政诉讼那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769.html -
了解详情
。所以,司法实践中诉讼参与人通过民事实体责任的方式要求程序违法者承担侵权责任是很难成功的。而在刑事程序性制裁制度中,受害人无须承担严格的举证责任,一方面对于程序性 比较研究》1988年版。 [2]托马斯·魏根特主编:《德国刑事诉讼程序》2003年版。 [3]卡斯东·斯特法尼主编:《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884.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将无法作出裁判。在当事人已行使诉权的场合,法官就有义务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作出裁判。 德国学者莱昂哈德的举证责任学说未被介绍到日本以前,日本学术界关于 载《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第3期。 [18] 李详琴:《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载《法学研究》1990年第4期,第66-72页。 [1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37.html -
了解详情
的准据法。 【关键词】证明责任;实体问题;程序问题;法律适用 【写作年份】2009年 【正文】 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Burden of Proof)具有行为意义上 从大陆法系国家一般将证明责任规定在民法中的立法体例上,也可以看出大陆法系国家是将证明责任识别为实体问题的。例如,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38.html -
了解详情
表述其汉译。[3]由于双重含义说当时刚刚提出还未形成世界性影响力,日本学者引入我国的举证责任仍只有行为内涵,并一直在我国处于独尊地位。[4]新中国之后的证明 存在重要差异。已有学者指出,美国法证明责任中的提供证据责任和说服责任概念及其关系与美国民事诉讼程序有重要关联。如果以德国法为参照,两大法系的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342.html -
了解详情
举证责任。(3)对代理权发生争执时的举证责任负担问题,德国和日本在民法典中专门规定由主张代理权存在的一方负举证责任。德国民法典第179条第1款规定:作为 的分配原则作出规定,未设置可适用于整个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是其不足之处。在民事诉讼中,需要分配举证责任的,显然不止是合同案件。合同属于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66.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Burden of Proof)具有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与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之双重含义。前者是指当事人提供证据的责任;后者是指当事人在 )的情况下对败诉风险的负担,又称之为证明责任。一般认为,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属于程序问题,在国际民事诉讼中应适用法院地法。而结果意义上的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88.html -
了解详情
。 [iv]也有学者认为,应当区分提供证据责任与举证责任,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是指当法律要件事实在诉讼上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时,负有证实法律要件事实责任 证明责任,如无特别注明,专指德国民事诉讼法学上的客观证明责任。 [viii] [德]汉斯普维庭著:《现代证明责任问题》,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39.html -
了解详情
下,法官将无法作出裁判。在当事人已行使诉权的场合,法官就有义务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作出裁判。德国学者莱昂哈德的举证责任学说未被介绍到日本以前,日本学术界关于 ,载《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第3期。[18]李详琴:《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载《法学研究》1990年第4期,第66-72页。[19]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07.html -
了解详情
双方争议的实体法律关系,当事人在诉讼中提出的诉讼标的不适当会直接影响当事人的权利主张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也会影响举证责任的分配。因此,法院应当行使释明权, 释明的行使必须限制在当事人所提出的“攻击和防御方法之内”德国民事诉讼理论与日本民诉对此种情形下的法官释明权的理解有差异。德国民诉理论认为,释明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