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条件不起诉。其中肯定性情形主要有以下一种或几种:(1)因正当防卫或者紧急避险而造成不应有损害的;(2)属于犯罪中止又未造成损害后果的;(3)犯罪 履行一定义务,而且即使考察期满仍可能被起诉。而如果犯罪嫌疑人实际上受到的是不实指控,接受附条件不起诉的话,则会使其丧失法院判处其无罪的机会。因此,应赋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70.html -
了解详情
,秉承因材施教、一视同仁的原则。 (四)建立和完善社区帮教人员选任制度 社区帮教制度是使有犯罪行为的人回归社会来执行刑罚,其具有一定潜在社会危害性,因此必须要 刑事处罚的;第二,犯罪嫌疑人又聋又哑或者是盲人犯罪的;第三,犯罪嫌疑人因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不应有危害而犯罪的;第四,为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46.html -
了解详情
真军警抢劫符合冒充军警人员抢劫。刘艳红教授则认为对真军警人员抢劫的合理量刑不是解释论所能解决的问题,应该通过立法途径予以完善[⑥]。另外,刘艳红教授主张 存在的问题。其应用实例就是基于实质的刑法解释,认为在我国根本不存在所谓符合了犯罪构成要件但是又不构成犯罪的行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正当行为根本就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53.html -
了解详情
能犯的话,就意味着该行为没有违法性。于是,对行为人进行反击就不能成立正当防卫。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五)印象理论 除上述学说外,在区分未遂犯与不可 判断,违背了我国刑法所奉行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主要采用客观主义刑法理论的今天不能予以支持。而客观危险说主张采用客观的事后判断,虽然有利于缩小未遂犯成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914.html -
了解详情
哑,或者是盲人的(《刑法》第22条); (3)犯罪嫌疑人因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过当而犯罪的(《刑法》第20条、第21条) (4)为犯罪准备 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经过审查后,发现没有犯罪事实发生或案件中的犯罪行为不是犯罪嫌疑人所为的,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78.html -
了解详情
的体现。 (三)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现代刑事诉讼制度越来越注重保护当事人,尤其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尽力避免他们的合法权益在刑事诉讼中受到侵害。 机关如果把合法行为的实施者,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或者把没有犯罪行为的人错误的立案、侦查的,对这样的无辜者不起诉是无疑的。但检察机关作出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1.html -
了解详情
的体现。(三)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现代刑事诉讼制度越来越注重保护当事人,尤其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尽力避免他们的合法权益在刑事诉讼中受到侵害。 公安机关如果把合法行为的实施者,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或者把没有犯罪行为的人错误的立案、侦查的,对这样的无辜者不起诉是无疑的。但检察机关作出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70.html -
了解详情
侵害,防卫人主观上既没有危害社会的目的,也没有危害社会的犯罪意图,因而正当防卫即使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也不负刑事责任。相反,应得到社会的大力提倡 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性质。因此,正当防卫没有法益侵害性,这是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肯定的社会政治评价;正当防卫不具备犯罪构成,没有刑事违法性,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913.html -
了解详情
侵害,防卫人主观上既没有危害社会的目的,也没有危害社会的犯罪意图,因而正当防卫即使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也不负刑事责任。相反,应得到社会的大力提倡 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性质。因此,正当防卫没有法益侵害性,这是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肯定的社会政治评价;正当防卫不具备犯罪构成,没有刑事违法性,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113.html -
了解详情
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正当防卫制度的确立对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稳定社会秩序、打击预防犯 罪及保护合法权益上 有益于社会的,从主观上看,行为人实施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 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不具有违法犯罪的心理状态。 第二、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