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衷,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三种发 动再审程序的途径:即当事人基于诉权的申请;人民检察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抗诉;人民法院内部的审判监督。再审程序现有启动途径 一点粗浅探讨。一、当事人再审申请和申诉的撤回权 再审申请权是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享有的权利,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8、182条的规定:当事人在裁判生效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217.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6条规定:当事人在再审审理中经调解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由此 2000年版,第57~58页。 [8] 章武生等:《司法现代化与民事诉讼制度的构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90~195页。 [9] 张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431.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民事诉讼采取两审终审制加审判监督程序的诉讼制度。一个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理后即为终结,所作出的裁判是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当事人不再享有上诉权。对已经 但是这种补丁式修改远不能适应当前愈来愈强的程序正义理念,不能满足再审实践中解决新问题、新情况的需要。如对依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仅规定,一审程序或二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355.html -
了解详情
131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诉讼权利,在民事诉讼中享有撤诉权。撤诉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1)必须是原告自愿申请撤诉。( 法律监督。人民检察院按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抗诉,是国家法律监督的结果,体现着国家的意志,因此,在人民检察院抗诉引起的再审程序中,当事人无权申请撤诉。 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14.html -
了解详情
选择。(3)因刑事案件犯罪严重程度不同适用不同的审判程序。重罪案件及其附带民事诉讼,是由不同的审判人员按照不同的程序进行审理,然后分别作出刑事和民事判决 监督地位决定了除以国家身份依法参与追究刑事犯罪的职责外,其不能以自身名义对民事侵权行为进行事前监督。附带民事诉讼在民事赔偿问题上,是一种平等主体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89.html -
了解详情
其监督。对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一般违法行为,由法院予以制约纠正。换言之,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活动和对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活动监督是通过法定方式即抗诉和提起 特征,然而对此我们不能绝对化。检察机关主动发动民事诉讼程序,其本质是国家干预,即公权利干预,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平衡,否则,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就难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501.html -
了解详情
纠纷合意解决。但由于观念、设计等原因,我国的民事诉讼审判程序却存在目的的一元性、主体的单一性、内容的虚设性和效力的匮乏性等缺陷而不具有实质上的意义。 设预审法官来组织、指挥和监督当事人补充、更改诉讼请求,收集、提交和交换证据,整理争点等审前准备工作,使开庭法官从审前准备工作中脱离出来,不单方接触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7.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初衷,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三种发动再审程序的途径:即当事人基于诉权的申请;人民检察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抗诉;人民法院内部的审判监督。再审程序现有启动途径 一点粗浅探讨。一、当事人再审申请和申诉的撤回权再审申请权是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享有的权利,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8、182条的规定:当事人在裁判生效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2.html -
了解详情
再审的途径趋于完备之后,检察机关的该项职能即可取消。2?对于民事诉讼中涉及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仍应赋予检察机关监督抗诉权。民事诉讼虽属私法范畴,但一些 的生效裁判,不得再审是基于对最高法院的审判权威的维护。四、再审审理程序及再审范围的限定三大诉讼法对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规定了两种: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58.html -
了解详情
、裁定确有错误时,也不论是否有利于被告人,都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适用的情形主要有:1、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补缺监督空白。包括:1、增加对刑事自诉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和死刑复核案件的监督;2、加强对上诉案件和抗诉案件的监督;3、对法院刑事案件的受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