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在法庭,弱化和减少庭前活动,法官庭前不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只是做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送达、通知和法院的调查取证工作,之后发送开庭传票,择日开庭审理。一 :庭前交换证据是指人民法院在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情复杂、材料较多的第一审民事(经济)纠纷案件时在开庭审理前由法院主持各方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通过交换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79.html -
了解详情
学者认为,可以首先对法律加以解释,续后通过修改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的诉讼义务,以便将诚实信用规定入我国民事诉讼中[11]。从司法来看,诚实信用在一定 诉讼秩序的必然要求。 需要明确的是,基于诚信原则的道德性特点,诚信原则进入民事诉讼可广泛作用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与法院之间、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其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52.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请求在开庭审理前固定化,在刑事诉讼中称之为起诉状一本主义。而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庭审期间诉讼请求可以变更、增加、可以提起反诉,这样使得庭前举证、交换 其实不仅仅是研究证据开示制度,用意更在于通过研究具体的制度而反思我国的民事诉讼体制、诉讼模式、诉讼观念、诉讼文化,乃至整个政治经济法制大环境。 作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624.html -
了解详情
内容提要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第三人制度这对实现诉讼经济,避免裁判矛盾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对第三人尤其是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规定过于简单, 诉的利益的人成为辅助参加人,法院不得判决其承担责任。 这就是说,应当把现行法所规定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具体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准独立第三人,二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576.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互相结合起来。[11] 客观真实说的确立,除了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民事诉讼制度和技术方面原因。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断言能够发现客观真实, 一支忠于人民利益、忠于法律、忠于事实真相的司法队伍;(4)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为查明案件的客观真实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12] . 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37.html -
了解详情
威信,并不利于诉讼效益原则的实现。近年来,根据中国法律年鉴中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民事案件经二审终审的判决被提起再审的比例居高不下。两审终审制所面临的是一个无法 分权原则。其二,再审对象没有严格的限制,使得有限的司法资源大量浪费。虽然民事诉讼法规定,对已生效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才提起再审,但确有错误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423.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不认定这些证据的依据;还有的当事人在再审时又提出新的证据,按民事诉讼法规定,凡提出申诉的当事人有足以推翻判决、裁定的证据,则人民法院应当对案件 ,并在举证通知书上载明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同时规定,法院指定的举证时限不得少于三十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009.html -
了解详情
程度的证据),从而达到诉讼效益的目的。 4.判决结果的混乱。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结果:人民法院认为行政行为违法,如行政行为不符合 确定性原则也就不攻自破了。 5.执行上的混乱。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案件的裁决一律由人民法院执行,而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案件的执行机构是人民法院或依法享有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45.html -
了解详情
经过这一特殊诉讼阶段。第二,审判监督程序是由特定主体提起的。民事诉讼法规定,提起案件再审的,有人民法院(包括原审人民法院的院长,上级人民法院和最高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按再审程序提出抗诉。 a) 当事人申请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92.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中有关条款的约束。 庭审的方法要简。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必须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分阶段进行,从开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到评议宣判,一个 运用简易程序的关系。审判委员会是我国人民法院特有的一种审判组织形式,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审判委员会的任务是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复杂的案件,都是事实清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6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