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无需对案件事实进行调查,而是经必要准备及直接开庭,由当事人双方当庭陈述、举证、质证和辩论,审判人员当庭审查判断证据并尽可能当庭裁判的审判 的制裁。但是,准备程序中法官不应进行实体审理,对当事人之间的争点和证据等没有否决的权利。 三、结语 民事诉讼的审前准备程序是与庭审并重的一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027.html -
了解详情
自由心证觉察到该事实有虚 假可能时,也不得否定该自认的事实。[6] 另外,民事诉讼的最主要功能为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争,而不是发现真实。既然诉讼由 当事人 依司 法认知确定。即使双方对该部分事实陈述一致,亦当然不能产生推翻司法认知的效力。 (二)依职权调查部分 《若干规定》第15条规定了法院应依职权调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010.html -
了解详情
《解释》90条:经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调解,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并已给付,被害人又坚持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也可以受理。所以,对于它们 载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公平正义网。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意见,2009年5月4日法发[2009]25号。 罗源法院 黄宏 叶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69.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当事人求偿范围的双重立法标准,使得大量受到犯罪行为侵害却无物质或很少有物质损失的受害人得不到合理的赔偿,这使得他们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设置多 的制约,如果一味地要求被告人全额赔偿有时有可能适得其反,被告人在确实无全额赔偿能力的情况下有可能破罐子破摔,使调解难以达成。对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51.html -
了解详情
方作出完善: (一)、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适应限制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范围 首先,应当确定刑事与民事诉讼发生交叉时民事诉讼的独立地位,规定凡因犯罪行为 其他单位和个人;二是被害人或者近亲属是否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三是是否属于特殊领域的侵权行为,是否属于严格过错责任或无过错责任,是否涉及举证责任倒置等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63.html -
了解详情
的制裁。但是,准备程序中法官不应进行实体审理,对当事人之间的争点和证据等没有否决的权利。 三、结语 民事诉讼的审前准备程序是与庭审并重的一个 》邵眀著 曾宪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2]《民事诉讼法比较》常怡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3]《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3553.html -
了解详情
inItaly[M]. M artinus N ijhoff, 1965. 198- 199. 220- 221. [7] (意) 莫卡.卡佩莱蒂. 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M]. 徐昕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0. 5659. [8]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负责人就民事诉讼证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784.html -
了解详情
的司法语境下并不具有可行性:其一,在我国并未实施律师强制代理制度,很大一部分当事人都没有律师代理,假如规定被告在答辩期内不提交内容上有着种种技术性要求的答辩状 权的必要性。我国民事诉讼的传统与英美法不同,法官在审前准备程序阶段一般都不会放任不问,相反,经常倾向于召集双方当事人来尝试调解或就程序事项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82.html -
了解详情
英美法系发达的证据规则及以当事人为主的诉讼制度设计,也没有程序绝对优先的社会心理基础,所以,不应当选择盖然性占优势作为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高度 云,证据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18。 [2]毕玉谦,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M],法律出版社,414。 [3][德]汉斯普维庭.现代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13.html -
了解详情
对被上诉人不公,因被上诉人没有提出上诉,也不能变更一审判决而作出对上诉人不利的判决。在这种情形之下,程序正义明显与实体正义发生冲突。而这种实体正义正是 。可见,我国民事诉讼的两审终审制不区分事实审和法律审,二审法院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其程序的价值,首先定位于竭尽全力保护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18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