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基本理论根据是法理学上关于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关系的原理。 《民法通则》对民事责任作明确规定 ,也是为了适应审判实践的需要。 1981年和 1985年 。另外 ,本来属于债权的物的使用收益、物的消灭毁损、对物支出费用的请求权因从属于物权请求权 ,适用物权请求权的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 ,而不适用债权请求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651.html -
了解详情
不仅诉讼时效的概念界定和立法设计都从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角度来表述,而且关于诉讼时效的流行法谚也都围绕权利人的自我归责展开,如法律帮助勤勉人,不帮助睡眠人 因此,在逻辑上,诉讼时效的起算在先,然后才有中断。然而,根据《民法通则》第137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的规定,未定期债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707.html -
了解详情
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王汉斌同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草案)的说明》中,专门谈到这一问题。他说:民法主要调整 秩序和当事人合法权益。再如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大陆法国家一般都比较长,而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为2年,不利于保护债权人(尤其是银行)的利益。例如向银行借款几十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504.html -
了解详情
,如德国民法典。我国民法通则没有具体规定诉讼时效的客体,而是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需要指出的是,德国民法典并未规定物权请求权都不适用 即使这些侵害并不同时剥夺对财产的占有。”关于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在我国立法上,有待深入研究。以物权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作为反对物权救济采取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81.html -
了解详情
不受时效限制等情况。例如,俄罗斯民法第199条(诉讼时效的适用)第1款规定“关于维护被侵犯权利的请求「6」,不论诉讼时效是否届满,法院均应受理”。 岁,双亲不识字,当时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普法教育尚未开展,民法通则尚未颁布,作为法定代理人的父亲不会考虑到向法院起诉。后母亲出走,父亲去世,受害人与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17.html -
了解详情
时效期间的届满,将发生与原权利人利益相反的法律效果,即权利人的请求权(注:我国《民法通则》对诉讼时效的客体未明确规定,但通说认为,仅适用于请求权 就意味着义务人可以免于被起诉。可是,从《法国民法典》第2223条关于法官不得主动援用诉讼时效的规定来看,义务人并非免受起诉;而苏俄民事实践也表明,其民法典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975.html -
了解详情
请求权的情况下,也应对善意占有人予以优惠,方才合理。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将返还财产作为一种侵权责任形式,在侵权行为理论上随之会形成与传统民法 也可以采取侵权责任的方案处理,这与不规定物权请求权的理由基本相同,不再赘述。这里需要进一步具体阐述的是关于人格权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问题。人格权请求权是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435.html -
了解详情
期间加以规定。我国适用了较短的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135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第136 条对一些 请求权的规定,以及在《民法典专家建议稿》关于人格权请求权的规定中,对此规定的都是完全竞合。这样设计的后果,就使次生请求权即侵权请求权没有必要存在。 (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72.html -
了解详情
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换言之,通过强化农地使用权来弱化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这样做的理由在于,民法通则和土地管理法实施已近20年,20年来虽偶有土地所有权之归谁所属 保护应较债权为重。此表现在立法上,即是规定债权应罹于诉讼时效,而物权则否。进而,这些民法遂规定:诉讼时效的客体为债权请求权,作为支配权的物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60.html -
了解详情
请求权的,如《德国民法典》。我国《民法通则》没有具体规定诉讼时效的客体,而是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需要指出的是,《德国民法典》并未规定物权 返还请求和其他物权,新法第197条第1项将它们作为最重要的物上请求权而规定了30年的消灭时效。关于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以物权请求权不适用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