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盛行[3]。 另外,有学者认为,“我国刑诉法就一审普通程序的规定具有比较原则的特点,法律规定了一审程序的基本步骤,但一般未限定具体的操作方式。因此 的刑事案件,检察机关无须全案移送。 [16] 如江西省龙南县的《关于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化审理的实施规则(试行)》,参见2001年8月25日的《人民法院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17.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的处分权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来考虑,也不无道理。3、抗诉再审程序设置比较笼统,导致各地法院法官在操作时无所适从。在司法实践中,民事案件的抗诉 的再审次数和上级人民法院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次数;但上级人民法院因下级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而指令再审的,不受再审次数的限制。根据以上几点建议,试拟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63.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突袭,加快庭审进程,实现诉讼的公正与效率,但各国做法并不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审前准备程序有两种,即美国模式与德国模式。(一)美国模式在美国 之所以变得更为简单,是因为有些纷争事实在当事人之间已明显不存在争议,相应的举证程序由此可以避免;之所以变得更加公平,是因为双方律师对案件事实均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46.html -
了解详情
其与我国的法治现实结合起来考察。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当前中国法治现实、程序本位主义、实体法和诉讼法关系折衷论缺陷的考察分析,提出在我国当前法治缺乏正当程序的 以程序为本位。因而,在笔者看来,两者独立价值的比较分析成了结论得出的关键。那么程序公正价值与实体公正价值究竟谁更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呢?我们知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19.html -
了解详情
贯彻了“疑罪从无”的原则,比较彻底地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在某些案件中实行的“疑罪从挂、”久审不决“的错误作法,从审判程序和审理结果上,体现了审判 法律关系上,笔者认为,实现公正审判,二者必须实行对等原则。只有在诉讼地位和程序的处理上实现了真正的对等关系,才有利于法院收到“兼听则明”、公正裁判的效益。但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63.html -
了解详情
监督制衡(checksandbalances)的分权体制上,各个权力之间的关系的协调更主要是通过程序进行的”。[⑥]立宪派的改革要求触动了满清贵族集团的既得利益,利益的拖累使其 参见(美)达玛什卡:《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比较视野中的法律程序》,郑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1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70.html -
了解详情
基础的,国民主权的原理(民主主义)或尊重人性的责任原理被正式提倡。”〔18〕比较上述诸说,我们认为罪刑法定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不是一元的见解是正确的; 第31条而成为违宪。团藤教授说:“宪法第31条如前所述是由来于美国的适当程序条款,从而虽然没有‘适当的’这种表述,但当然必须说要求罪刑的法定是适当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07.html -
了解详情
[1]但是,其内容在诉讼史上却是由来已久,封建纠问式诉讼结构下的侦查目的观就是审判准备说的实践形态。纠问式诉讼程序(procduredetypeinquisitoire)的这一名称就取自诉讼的“开始手续”-侦查与讯问(enqute,inquisitio)。而之所以以这一“开始手续”为此命名,正是因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97.html -
了解详情
总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可以依认识逐步深入的程序而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尤其是情况比较复杂的纠纷,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整理把握争议的 方式向对方就其主张和掌握的证据等事项提出询问,因此很有些类似于发现程序中的“质问书”(interrogatories)。不过,考虑到美国民事诉讼中滥用发现方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7.html -
了解详情
贯穿了这一原则的主要精神,如果严格执行这些条文规定,我国诉讼程序的交涉性特征还是比较鲜明的。以刑诉法为例,该法第156条规定了诉讼参与各方对 行使司法权方面,我国现行陪审制度有待进一步修改完善。[xvii]再次,在维护当事人在司法程序中的主导性地位方面,我国诉讼立法与司法实践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当事人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7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