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以损坏他人名誉,但能够证明自己陈述的事实事关公共利益,虽构成诽谤罪但可免除处罚。 【作者简介】 陈珊珊,单位为苏州大学。 【注释】 [1]仅2009年4 中并非常常泾渭分明,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更是常态。这种情况下,便产生了诽谤罪与侮辱罪的竞合问题。有关分析参见陈姗姗:《论诽谤罪的价值抉择与检验逻辑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007.html -
了解详情
足以损坏他人名誉,但能够证明自己陈述的事实事关公共利益,虽构成诽谤罪但可免除处罚。 【注释】 [1]仅2009年4月就集中爆发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吴保全诽谤案, 中并非常常泾渭分明,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更是常态。这种情况下,便产生了诽谤罪与侮辱罪的竞合问题。有关分析参见陈姗姗:《论诽谤罪的价值抉择与检验逻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803.html -
了解详情
只不过其是无形的危害结果。由于法条的表述原因,在行为犯中未表述出来,例如,侮辱罪属于行为犯,法条不可能将其表述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9}张明楷.结果与量刑结果责任、双重评价、间接处罚之禁止[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23.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30.html -
了解详情
只不过其是无形的危害结果。由于法条的表述原因,在行为犯中未表述出来,例如,侮辱罪属于行为犯,法条不可能将其表述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9]张明楷.结果与量刑结果责任、双重评价、间接处罚之禁止[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23.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23.html -
了解详情
证人的行为,如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在立案、侦查阶段,如果证人不愿公开姓名的,应当为其保密。 二、 情节严重,殴打或者打击报复造成轻伤以上才能分别以侮辱罪、故意伤害罪追究刑事责任。笔者建议,应将对证人近亲属的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纳入妨害司法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665.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被告人刘心臣奸淫不满14周岁的幼女、强制猥亵儿童,应当以强奸罪、强制猥亵儿童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被告人刘心臣对奸淫两名幼女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认为其 的等等,属一般违法行为,应当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罚,而构不成刑事犯罪。 3、要把侮辱妇女罪和侮辱罪区分开来。(1)两者的犯罪对象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975.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被害人的遭遇,根据刑法规定,如果有明确的犯罪人,就够成了侮辱罪。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 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依照刑法234条232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禁止人身自由期间,有严重侮辱情节,侵犯了被害人的人格尊严权。依照相关民法、刑法定罪处罚。 ...
//bbs.110.com/thread-95-1-1.html -
了解详情
。黄某用殴打、捆绑、刺字的手段,以侮辱性文字损害陈某的人格、名誉,符合侮辱罪的构成要件;在主观方面,黄某具有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目的。因此,黄 陈某伤情未达到轻伤,因此黄某的行为依法不构成犯罪,仅系一般违法行为,对其应处以治安处罚。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理由如下:1.黄某的行为不符合侮辱妇女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450.html -
了解详情
的立法意蕴解释说,对本案,按刑法第24条第二款规定的“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的(共同强奸罪)中止犯处理,较为适宜。四、不同法系的不同解释价值价值这个术语取 是否接近或一致的解释问题。司法上在此需要先对现行刑法第246条所规定的侮辱罪作出或扩大或缩小解释后,才能初步衡定此类行为的法律性质:究属刑法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49.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中国现行刑法的这一规定,含“口袋”罪状,即其用“其他犯罪”这一“口袋 ]此类行为如达到刑法要求的“情节严重”的程度,可直接适用现行刑法第246条按侮辱罪定罪量刑。(10)网上侵犯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