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强化庭审功能和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其结果是当事人在事实的证明方面,在启动诉讼程序、推进诉讼程序方面有更多的主动权。实务中,当事人已经越来越成为纯粹的 出现了尝试用这种观点来处理实际事件的判例。在德国民事诉讼理论发展过程中,对于基于权利保护请求权说的权利请求利益在诉讼中的特殊处理方式进行了批判,并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4.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责任倒置或自由心证的效果加之于现实中多样化的举证妨碍行为都是值得怀疑的。而且,自由裁量与证明责任倒置之间也没有严格的界限,德国关于应对证明困难情况下 证明。另外,笔者根本不认同以证明责任倒置来调整举证妨碍,证明责任的分配作为抽象规范形塑了民事诉讼的结构并解释了民事诉讼程序推进的源动力,证明责任分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604.html -
了解详情
的权利存在与否,然后宣告判决。现代民事诉讼程序中通用的程序在此时就得以诞生了。[10] 此前的通常诉讼程序并未因非常诉讼程序的产生而被全面废止,而是仍然作为 团体成员向加害人请求赔偿,但实际上这种权利难以实现。集团诉讼在这方面略胜团体诉讼一筹,对于损害赔偿的举证责任问题,因有实体法的配合,即实现严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434.html -
了解详情
抗辩,除非他在出席庭审中提出了异议而没有得到原审法院适当救济。 另外,诚信原则还直接影响到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划分。德国法院在民事诉讼法第328条第1 要求。 普通法国家在承认和执行外国判决的程序上,无论是采用登记制还是诉讼制,也强调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和抗辩义务。在美国,根据1895年的Hilton一案确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08.html -
了解详情
等诉讼主体之间在争点整理程序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期达到既不损害诉讼的公正性,又有利于诉讼效率的提高,乃民事争点整理程序构建的基础和核心。 第二,客体 当事人举证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提交证据;二是申请法院调查取证。但若应负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对举证责任规范一无所知,则无从期待或要求当事人进行充分的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007.html -
了解详情
等诉讼主体之间在争点整理程序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期达到既不损害诉讼的公正性,又有利于诉讼效率的提高,乃民事争点整理程序构建的基础和核心。 第二,客体 当事人举证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提交证据;二是申请法院调查取证。但若应负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对举证责任规范一无所知,则无从期待或要求当事人进行充分的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83.html -
了解详情
等诉讼主体之间在争点整理程序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期达到既不损害诉讼的公正性,又有利于诉讼效率的提高,乃民事争点整理程序构建的基础和核心。 第二,客体 当事人举证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提交证据;二是申请法院调查取证。但若应负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对举证责任规范一无所知,则无从期待或要求当事人进行充分的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788.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制度,尤其是强调债权人的举证责任,希望移植审判程序中的制度,将执行程序诉讼化,借助于强化当事人的主体地位来调动债权人的举证积极性。[12]但是这些规定并 ,执行员负有中立义务。但是这样的论述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因为《德国民事诉讼法典》第753条实际上已经将债权人置于程序主导者的地位,是为了债权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295.html -
了解详情
”的形式就无法反映就证明法律事实的动态过程。当事人之间的举证责任分配、举证责任倒置、特别是举证责任在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不断转移从而使事实层层显现,格式化的 程序利益需求,当事人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的自治权、在多元诉讼程序中的选择权和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理性的程序处分权,[44]可能比为了客观公正而置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06.html -
了解详情
何种学说、何种标准分配举证责任,笔者认为,对于证明责任这一具有实体法性质,又具有程序法性质的两栖概念[9],除单纯的以实体与程序所追求的公平正义、诚实信用 拒绝裁判,此时法官能否像立法者一样,创造合适的法律?在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上也是如此。实践中,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如果实体法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5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