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才发生公信力,此时第三人为恶意,自无从得到法律保护。即如不承认物权行为的无因性,物权变动的公信原则对于此类第三人难以实现保护机能。 但实际上,对于此类第 ,如果第三人在取得动产时出于善意,就可以依法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善意取得制度已被多数国家的立法所采纳(如法民2279、2280条;意民707条;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29.html -
了解详情
之时,不仅引述了萨维尼和温特沙伊德的观点,而且也直接以D.41,1,36来支持无因主义。该立法委员会同时也注意到了D.41,1,36与 D.12 两种意义上的原因很容易发生混淆。有关原因理论,其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以契约的原因来理解所谓物权变动的原因。例如,有学者在论及法国民法典对于无因主义或要因主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986.html -
了解详情
规范的技术构成依然是在罗马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近代欧洲法律科学的产物,所以我们在这些国家的立法中发现那些耳熟能详的欧陆法律概念和用语并不会觉得意外,只不过 ,主要表现在其取得方式和权利义务的具体确定方面。一般来说,准物权的取得和变动并不按照民法典或物权法规定的物权变动的一般模式,而是依照民事特别法或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563.html -
了解详情
着某些共同的特征,如都有以成文法典而非判例为做基本的法律形式、立法与司法严格区分、实行纠问式审判等。然而,在梅利曼教授看来,促成大陆法系的实质性 判例研究⑤》,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在另一处,他重申导致不动产物权变动的“为法律行为(物权行为)与登记”,登记(与交付)“系属物权行为生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235.html -
了解详情
主体为标准进行划分,法学界几乎一致将法律行为划分为单方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目前的立法、司法和法学论著中既没有绝对法律行为和相对法律行为的概念 主体完全重合!显然,萨维尼认识了相对权与绝对权之间的本质差异并把它作为研究物权变动的出发点,也认为应当将区分原则贯彻到法律行为领域,所以他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952.html -
了解详情
归于消灭。但关于民法第313条规定,学者认为不符合民法将传贳权予以物权化的立法目的,将会弱化传贳权人的地位,与未约定期间租赁合同中有关终止契约的通告相同。( 同意将传贳权让与他人(韩国民法第306条);传贳权的让与依不动产物权变动的一般原则,需要当事人之间的让与合意及登记(第186条)。传贳权让与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900.html -
了解详情
之时,不仅引述了萨维尼和温特沙伊德的观点,而且也直接以D.41,1,36来支持无因主义。该立法委员会同时也注意到了D.41,1,36与D.12 这两种意义上的原因很容易发生混淆。有关原因理论,其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以契约的原因来理解所谓物权变动的原因。例如,有学者在论及法国民法典对于无因主义或要因主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7.html -
了解详情
债权意思主义立法模式,亦即机动车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自当事人之间订立的物权变动合同生效时即发生效力,而不以登记和交付作为物权变动的生效 ;如果被执行人是占有人,登记名义人不是被执行人,法院也可以查封。 三、机动车的查封及其注意事项 法院通过登记、占有等方法识别机动车权属后,就可以采取查封措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6265.html -
了解详情
。债权物权二元区分理论正确地界定了因与果这两种权利的性质与效力,但是实践中,债权的发生与物权变动的结果之间是一种动态关系,若执于因果两端来解决动态 (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7 -48页。 [27]当然,在立法论上,借鉴德国法学将此一法律关系构造为期待权理论亦无不可。本文仅在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497.html -
了解详情
》2012年第2期 【摘要】不动产登记机构对登记申请的审查、登记行为是物权变动行为的组成部分,是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和生效要件。它是对当事人的合意 登记的专门法律去解决。[6]这种处理方法可谓简明扼要、言简意赅,为将来的立法及司法解释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但从理解和适用方面看,又存在原则性过强、回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82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