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庭前准备程序,是指民事案件在受理之后,开庭审理之前,法院和当事人围绕开庭审理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活动的诉讼程序。在许多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 于2001年12月21日印发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其中规定了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以司法解释的形式为庭前准备程序改革奠定了一定基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81.html -
了解详情
的诉讼行为即为有瑕疵。 二、关于诉讼请求的抗辩 诉讼请求的抗辩就是提出对抗原告诉讼请求的主张。下面仅就合同纠纷案件审理中常见的几种抗辩类型做一下粗略的分析 反诉就不会被受理,反诉请求可另案起诉。这一点在各国民事诉讼的实务中是共同的8. 四、抗辩与反驳的区别 《民事诉讼法》第52条规定,被告可以反驳原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69.html -
了解详情
,谓之心证。法院之心证,只须为相对之真实,毋庸为绝对真实;盖关于民事诉讼之证据,断难如数理上之证据,使得信为客观之真实一致,仅可如历史 另外,《民事诉讼法》第8章规定了调解程序,以调解方式结案在我国审判实践中仍占相当比重,例如,1997年全国法院共受理民事(不含经济纠纷案件)一审案件3277572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48.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确实存在不少弊端。为此,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也颁发了相关的司法解释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解决,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规定还不能完全解决目前在审判监督程序中存在的 必要性确实令人怀疑。首先.依据法的分类理论,民事诉讼属于私法的范畴,所谓私法,根据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的学说,它是关于个人利益的法律。它所调整的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124.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工作压力骤增。在此情况下,如何增强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探索民事诉讼程序的简化形式,从而节约诉讼资源成本、提高司法效率,已成为各级人民法院当前迫切需要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如我院受理的一起因住房改革引起的纠纷案,立案法官审查时发现该案涉众面广且有一定的社会影响性,案件一旦进入诉讼程序,极易引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122.html -
了解详情
精神损失的协议。如果没有上述事实,原告平白无故地起诉被告或其它任何人是不能得到法院受理的。 2、原告之诉的定性是否正确?抚养是指长辈亲属对晚辈亲属的抚育 抑或是排除亲子关系,目前我们遵循的唯一参考依据就是《批复》,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只是间接地为此类案件的审判突破了瓶颈,并非是针对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137.html -
了解详情
尽可能便捷地审理终结案件。拟议中的民事诉讼立法全面修改有必要充分考虑这些现实情况并做出有效回应,还需把吸收和规范实务中种种相关的改革尝试纳入视野。 下讨论程序分化,很容易引向单独设立某种调解程序的思路。但是,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立法已经规定了诉讼调解制度,并且当前的司法政策正在强调这种调解应当贯串整个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8841.html -
了解详情
。 [26] [美]丹尼尔.瑞舍尔:《环境诉讼与环境法的发展》,张鹏、叶胜林译,载王曦主编:《国际环境法与比较环境法评论》( ) (2nd ed.), p.269-270. [70] 参见公约第3条的规定。 [71] 参见《关于危险活动造成的跨界损害案件中损失分配的原则草案》案文及其评注中译本,原则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625.html -
了解详情
好的解决。但对于侵权损害赔偿的相关问题,由于我国立法规定比较原则,可操作性不强,因此成为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损害赔偿问题解决不好,有时就 根据侵权情节及数额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定罪量刑。即使在民事诉讼中,对于严重的侵权行为也可通过罚款、收缴等民事制裁的具体形式进行,因此,我国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785.html -
了解详情
只要是该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除外)受理的第一审民商事案件,当事人不服的就有权提出异议。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38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 运用行政手段来处理。2、管辖权异议中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虚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级别管辖规定几个问题的批复》(法复1996第5号)分别从约束当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73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