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诉范围,检察抗诉应限制在法官徇私枉法而所作的裁判范围内,这样才能理顺民事诉讼救济程序的混乱状态,并能保障法律的统一施行,树立司法的权威。 导 言 在 和财力上的巨大浪费。实行两审终审绝大部分案件可在当事人辖区解决,一方面可以方便诉讼,减少讼累;另一方面,也便于高级法院或最高法院摆脱审判具体案件的负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7.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上和法律上的判断,拘束受到发回或移送的法院。”由此可见,在日本民事诉讼上告程序中,上告法院作为撤销原审判决理由的事实上和法律上的判断,原审法院 视作购销合同还是买卖合同有“天壤之别”,显然该案是购销合同关系按照该司法解释已经超过诉讼时效,乙方已丧失胜诉权。我们认为,在该案中由于适用法律错误致使作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31.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详细评定则指法院官员根据民事诉讼规则规定的诉讼费用详细评定程序对诉讼费用金额进行裁决的程序。它是适用多轨制审理的案件及持续时间超过1日 全部权力,但下列权力除外:第一,做出《规则》第48.7条规定的浪费诉讼费用命令(wasted costs orders)的权力;第二,根据《规则》第44.14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96.html -
了解详情
的日常性“实践”(practice)实现着制度的再生产,而这一过程也意味着广义的诉讼制度及其相关“话语”不断地得到可能包含“转型”因素的重新建构。不过,就调查中 彤,自组织方法论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注释*本稿是关于我国民事诉讼一审程序运作状况调研课题的成果之一。部分内容已作为王亚新、徐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55.html -
了解详情
在80年代以前其pretrial阶段一般却不由同一法官负责,所以也属于主体分离的准备程序样式。这种样式多见于英美法系固然因为法官的多种资格和法院人员结构等 价值发生冲突的可能和进行调整的必要。相信国外在这方面的做法能够给我国民事诉讼准备程序样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2.当事人的准备活动与法官的介入无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7.html -
了解详情
对案件形成了先验性认识,其必然导致开庭审理流于形式。故此种作法直接违背了程序的公正公开性和民主性要求。 为了实现“三个强化”,即强化庭审功能,强化当事人 大学学报,2001(3) [7] 刘晴辉,陈红莹。 关于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思考[J]. 四川大学学报,2000(6) 二、著作类 [1] 江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76.html -
了解详情
缺陷,当事人可以故意回避排除规则,运用所谓的“迟延逃避”或“上诉逃避”,也可以通过扩大诉讼请求或提起反诉回避排除规则。有建议禁止这些规避途径,从而使当事人不得不按照时间限制 这场改革中走在了前面。德国的这一改革主要体现在对民事诉讼几次集中的专门简化诉讼程序的修改中,这几次修改包括1976年12月3日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30.html -
了解详情
然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当事人打官司以“打关系”为突破口的“本土意识”,以及检察院介入再审程序给法院带来的心理压力,再加上人大监督等外在权力的存在,再审提起权便 干涉,而应当悉听当事人自便。处分权的享有和自主行使,是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程序主体地位的体现。其次,法院主动提起再审,与其自身作为裁判者的角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98.html -
了解详情
核心的问题,盖源于此。”以正义性要求与安定性考虑的关系来评价我国民事诉讼再审程序的结构,显然是注重了对正义的倾向,这种倾向甚至带有“严重性”。在 ,在再审制度的重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与“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程序安定性”、“裁判的终局性”、“司法权威性”以及“当事人处分权”之间的相互关系。上述五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65.html -
了解详情
启动导致原审生效裁判重新受到审查,致使案件重新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 的当事人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法院也无法容忍自己的正常程序被当事人恶意利用。4.妨害了民事诉讼对效益价值的追求。效益又称效率,指投入与产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