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命运不可能如废除论者所愿。随着中国社会民主进程的加快和司法改革深入,上述问题逐步解决后,陪审制可能淡出中国司法制度之舞台。 【作者简介】 左卫民 单独的裁断权,有利于解决过去陪审员陪而不审的老问题。 [7]参见北京大学法学院司法研究中心和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于1999年6月19日召开的关于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819.html -
了解详情
更多的程序权利,重视对当事人权益的程序保障已经成为我国的司法制度改革的指导原则之一,调解制度改革也应以此为指导。 (二)调解与审判权关系辨析调解是当事人的处分 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 [2]以上之论点可见,李春霖、潘永隆:《中国新民事诉讼法学通论》,北京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页;杨荣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45.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载《司法改革报告》,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67页。 [16]陈建清王宁:《中国法官制度改革研究》,载//www.jhcourt.cn/, 2004年版,第376-377页。 [21]刘建农 张静波:《建立法官分类制度的构想》,载论文天下论文网,于2009年5月8日访问。 [2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912.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和基本范畴进行明确的界定,逻辑思维才有趣味性、科学性。近年来,关于中国司法改革的学术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但大多缺乏明确的假定,许多最基本的概念模糊不清 独立行使审判权,而不是人民法院独立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换句话说,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司法机关依照法律审理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741.html -
了解详情
剑,跃跃欲试,也到了该露其锋芒的时候了! 【作者简介】 吴丹红,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注释】 [1] 陈瑞 ,载《诉讼法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陈兴良:《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理论思考》,《法制日报》1999年10月28日第7版。 [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3946.html -
了解详情
【出处】中国民商法律网 【摘要】《两个证据规定》的公布是我国司法制度改革中的一件大事。确立证据裁判原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司法人员应当努力做到 。 二、证明标准问题 (一)结论唯一的刑事证明标准 刑事证明标准是指刑事诉讼中司法人员运用证据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所要达到的程度。在当代刑事诉讼中,世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31.html -
了解详情
的原则 ,如何以刑事诉讼的国际准则为参照 ,推进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改革和完善 ,是我国当前刑事司法制度 改革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本文拟以国际人权 B公约的批准 的私生活的利益有此需要时 ,或在特殊情况下法庭认为公开审判会损 害司法利益因而严格需要的限度下,可不使记者和公众出席全部或部分审判;但对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43.html -
了解详情
编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我(不是作者的考虑)会这样安排:即从宏观上论述中国司法制度运行的背景,即第一章为什么送法下线;从中观来阐释,即第二章法院的审判 实质就是对这些既成事实的一种确认。因此,我们可以说,苏力在针对学术界或者对中国司法改革有直接影响力的人时,要求他们尽量将道德、政治、法律三者分殊,或者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126.html -
了解详情
各项司法程序制度,都存在相当差异,为此本文先由分析司法制度之基本概况,继而由国际社会司法改革之潮流趋势,探索两岸司法制度未来完善之方向,以供参酌。 二、两岸 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分别执掌行政权和司法权。(注:袁红兵、孙晓宁:《中国司法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页。 )根据其《宪法》第2条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15.html -
了解详情
特别事由,不允许二审重组陪审团对事实进行认定。 (四)修改现行法律给人民陪审团制度提供正当性支持 现阶段,人民陪审团的意见只是合议庭在审理案件时的参考,没有法律 年第6期。 [27]范纯:当代日本司法制度改革评析,载《日本学刊》2007年第3期。 [28]何家弘主编:《中国的陪审制度向何处去》,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56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