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弃罪定罪处罚。结果是,遗弃行为过失致人轻伤或者重伤时,仅以遗弃罪进行定罪处罚;过失致人死亡时,一般以过失致人死亡罪(法定最高刑为七年有期徒刑)定罪 应当做出有利于行为人的假定,即死亡是肇事行为的当然结果,故结论应该是:由驾驶人徐广强承担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刑事责任,刘振花承担帮助毁灭证据罪的刑事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9301.html -
了解详情
驾驶证,然后回到现场,出事后因为害怕忘了报警。 5、现场勘查、检验笔录及刑事科学技术照片 (1)痕迹检验。证实鲁E00022轿车左侧前部撞击变形严重,左侧前轮处有 证实被告人李以起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发生交通事故,致一人重伤、三人轻伤,且负事故主要责任的事实经过,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足以认定。 关于 ...
//www.110.com/panli/panli_142082.html -
了解详情
范祥斌、李清沅、范富国、范森念、唐进明结伙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被告人唐进明帮助毁灭证据,情节严重; 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 齐光兵、齐西庆的巨额经济损失,四名被告人在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还应该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三名原告人向四名被告人索赔损失146069元的诉讼请求合法合理,本院 ...
//www.110.com/panli/panli_40828495.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一般经验又可以认为,不属于足以实现死亡或重伤甚至轻伤构成要件的风险行为。于是,对风险究竟应如何界定,是否应该归入法律的评价范围,显然仅局限于客观方面仍然难以 下降或丧失的问题,由于我国刑法第18条第4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故该问题不在法规范须考虑的因素之列。 [17]此案在处理过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835.html -
了解详情
后者的适用,并非符合事实。当十五岁少年绑架杀人时,就只能且应该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再如,认为抢劫罪包容了故意杀人罪而绝对禁止杀人罪的适用,结论可能有违 限制,否则会形成这样的悖论:打人几耳光的属于寻衅滋事,切掉人家耳朵的,反而不再属于寻衅滋事;以剁掉公务员小指头的(轻伤)方式妨害公务的,构成妨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683.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一般经验又可以认为,不属于足以实现死亡或重伤甚至轻伤构成要件的风险行为。于是,对风险究竟应如何界定,是否应该归入法律的评价范围,显然仅局限于客观方面仍然难以 下降或丧失的问题,由于我国刑法第18条第4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故该问题不在法规范须考虑的因素之列。 ⒄此案在处理过程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75.html -
了解详情
侵害人还被假设为天然弱势的,并且还以其权利之保障为最高准则,那么防卫人是什么呢?如果这样的假设是故意,那有点良知蒙尘呀。 法律承认防卫者的弱势 :行为人过失地超越合法防卫的限度,如果实施的行为应受过失罪惩罚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印度刑法典》第100条规定:引起个人防卫权利行使的犯罪,合乎下列规定之一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850.html -
了解详情
完全一致时才能负既遂的刑事责任。如甲要杀乙,却误杀了丙,按此种学说,对乙,甲成立杀人未遂的责任;对丙,甲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的责任, 、从轻、减轻、免除处罚。 (二)法律论证中应具备的因果观 法律论证的论题应该是什么,从学者的论述来看主要涉及可证立性(justifiability),即无论一般规范还是个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425.html -
了解详情
澄清的地方。例如问卷的选择项之一是法律应该公平,谁违规谁负责任,而调查者把该选择项解释为行人违章被撞,行人应该负全责。 [76] 调查者设计的问题是, 直接或者指使、授意他人持刀、持枪实施故意伤害犯罪,致1人死亡,5人重伤并造成4人严重残疾,8人轻伤,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罪行极其严重,社会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962.html -
了解详情
澄清的地方。例如问卷的选择项之一是法律应该公平,谁违规谁负责任,而调查者把该选择项解释为行人违章被撞,行人应该负全责。 [76] 调查者设计的问题是, 直接或者指使、授意他人持刀、持枪实施故意伤害犯罪,致1人死亡,5人重伤并造成4人严重残疾,8人轻伤,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罪行极其严重,社会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7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