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察。刑事诉讼过程中,不论在哪个环节,只要发现刑事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不应该 了权利人的民事权利,经被害人或者其他权利人向司法机关依法提起赔偿请求,则附带民事诉讼即可成立和进行。 第四,有明确的被告。 除被告人是未成年人或者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91.html -
了解详情
了隔离产生的原因及后果,最后提出建立判例公开制度以打破隔离。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研究;隔离;判例公开 【写作年份】2008年 【正文】 与改革开放之初 就限制了人们对司法实践的个体性感知和了解。 从国外的情形来看,理论研究者对民事诉讼实践的了解主要不是通过个人的实践活动直接到法院了解实践活动的信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02.html -
了解详情
,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1037页,第1039页。 [4]参见《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20-21页。 [5]参见乔欣、郭纪元:《外国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页。 [6]转引自叶自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13.html -
了解详情
的事由,而改变了过去立法采取的区别对待的方式。这体现了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实施法律监督的保障性客观义务。 尽管如此,仍需看到检察官的客观义务在我国 因而无法围绕客观义务这个中心和核心价值展开规范的构架逻辑。因此,强化检察官参与民事诉讼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实际上就是对检察官客观义务在具体情境下的演绎和铺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44.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听审权;突袭裁判 【写作年份】2009年 【正文】 本文主要从现代民事诉讼正当程序保障原理的角度,运用比较分析方法,阐释程序参与原则的主要内涵和 权和证据保全申请权,属于帮助证明权行使的权利。 [5]笔者认为,如果我国民事诉讼法确立了程序参与原则,那么我国现行辩论原则(主要内容是保护双方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36.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被告人日后被发现有财产足以赔偿,受害人又没有法律文书支持,依据什么申请执行呢?所以笔者认为附带民事诉讼不应以判决时被告人的赔偿能力作为是否对受害人赔偿请求给予支持的根据,而应按照民事法律的规定,实行实际损失赔偿原则,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切实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也保证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455.html -
了解详情
填补法律漏洞和细化过于原则的条文,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审判实践的需要作出了大量有关民事证据的司法解释,这些司法解释对指导当事人和法官正确运用证据起到了积极作用, ,求教于法学界同仁。 一、举证责任分配原则: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使民事诉讼能够有序并富有效率地进行,需要确定分配举证责任的原则,按照一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43.html -
了解详情
宪法没有明确规定司法救济权或获得正当程序审判权,但是从我国宪法有关法院及诉讼制度的规定,以及我国已加入有关人权的国际公约这些事实,均可看出我国 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06-209. [4]邵明:《透析民事诉讼的正当性》,载《法制日报》,20080629. [5]夏勇主编:《走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68.html -
了解详情
相对丰富的。以下主要借助有关清代法制史的研究成果,从四个方面阐述中国古代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制度原理。 1、司法资源的配置 司法资源在法官与当事人之间 ,一个案件才算大致解决了。从这一点来出发,滋贺秀三把清代民事审判看作一种教谕式的调解(didactic conciliation)。[8]但是又应看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71.html -
了解详情
是当事人之间在诉讼法上的期待权(希望)和负担的交错,而是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共同追求的案件客观真实。最后,动态静态研究一说值得研究。法律状态 第568页,莫斯科1912年版。 [13]《列宁文选》第一卷。 [14]刘家兴《民事诉讼教程》,第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15](26)陶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