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建立在二个基本核心概念之上,一为权利(Subjektives Recht);一为法律行为(Rechtsgeschaft)。基于权利而组成权利体系,有权利主体、权利客体、权利 对诚信原则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意志的体现,具有最强的和最直接的法律适用效力、法官的任何自由裁量均不得与此相抵触。 1、三大基本规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18.html -
了解详情
绝对无效(第1417 条) 与相对无效(第1419条) .法国现代合同理论认为在法律有关合同无效的规定中, 某些规定是基于保护社会利益的需要, 当合同因 仅在保护当事人一方或特定当事人的个别、特殊的利益或私人利益, 那么此法律行为是否发生终局确定的效力, 应取决于被保护当事人一方或特定利害关系人的意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14.html -
了解详情
作出的表示所作的确定其含义的作业。在合同与遗嘱中,并不拘于像法律条文的文言那样使用定型的表达,由于其制作者生活的地域或者社会的不同,具体的 的解释,如果没有特别的理由,仍可以继续规定。 进一步的问题在于,民法典规定广义的法律行为(合同)的解释时,如何使之更为完善、更为合理。 (一)关于补充的解释 首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005.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1]的批判意义对我国民法理论更为关键,可以说,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的定论一日不破除,我国民法就一日没有科学性可言[2]。本文从工具理性和价值 对行为的事后认可而非事前规制,他不是为民事主体行为设置枷锁,而是以立法的方式肯定行为可以实施的广阔的法外空间。 其二,权利本位。权利本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7342.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个基本观念:虽然上述三者所包含的意思表示的数量不同,但是这并不会给法律行为理论带来实质性的麻烦。经过深思,笔者对此观点颇有疑问。 上述疑问来源于意思 的法定程序进行,还是适用意思自治(过程自治)原则? 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人的行为并不仅仅受到自己单方意思的约束,而往往会受到他人的意思、群体的意志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630.html -
了解详情
或可撤销的原因,而其余部分不存在缺陷,并且仍然可以单独设定、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那么存在缺陷的部分属于无效或被撤销,其余部分则仍然可以有效。《 是指消除既有意思表示中错误或者显失公平的成分,使之成为无瑕疵民事法律行为的权利行使行为。变更权的行使人和方式与撤销权相同。 同为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352.html -
了解详情
对抗善意第三人。传统理论关于绝对无效与相对无效的区分标准具有如下特点:无效在法律行为当事人之间的效力上并不因其为绝对无效或相对无效而有所不同,而在对于第 规定,也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是合同有效的应有之义。但是,合同内容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否就意味着该合同即为无效合同?对此,我国有学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371.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行为本质合法说[1]的批判意义对我国民法理论更为关键,可以说,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的定论一日不破除,我国民法就一日没有科学性可言[2].本文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对行为的事后认可而非事前规制,他不是为民事主体行为设置枷锁,而是以立法的方式肯定行为可以实施的广阔的法外空间。 其二,权利本位。权利本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167.html -
了解详情
发端。[1](P694)早期罗马法对买卖合同中的价金问题持自由放任的态度,是因为法律只保障价金条款形成过程的公正。只要不存在欺诈或胁迫,买卖合同的 禁止性或限制性的规定。除此之外,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只是就乘人之危和显失公平的法律行为作出规定,以实现合同的个别正义。这种做法,基本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678.html -
了解详情
或可撤销的原因,而其余部分不存在缺陷,并且仍然可以单独设定、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那么存在缺陷的部分属于无效或被撤销,其余部分则仍然可以有效。《 是指消除既有意思表示中错误或者显失公平的成分,使之成为无瑕疵民事法律行为的权利行使行为。变更权的行使人和方式与撤销权相同。 同为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90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