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什么证据、如何收集证据,他们很难通过判断诉讼的前景决定要不要调解、怎样调解。在诉讼的技术化与专业化发展到一定高度时,普通人别说打赢官司,可能 的后果是司法远离大众。 怎么看 让大众接近司法与诉讼程序的去专业化 让大众接近司法是近年来世界各国进行民事司法改革的主旋律,英国法官沃尔夫勋爵在1995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567.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先处理完与本案相关的刑事问题,再审理所诉的民事纠纷案件。但是在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二者之间如何相互衔接,法律目前尚无完整的明确的规定,而“先刑后 依法处理,防止出现忽视涉嫌犯罪行为的客观存在,一味以民事诉讼甚至以简易程序进行审理,而使涉嫌犯罪的恶意诉讼人胜诉的不正常的现象发生。《刑事诉讼法》第8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971.html -
了解详情
忽略相关法律知识、研究方法过于单一等问题,弱化了论点的说服力。由此,认为中国民事诉讼中存在所谓的逆向选择效应的观点值得商榷,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民事诉讼 和严格实行双向匿名的专家评审制,将这类评论放在暗处进行,则不仅评论人可以畅所欲言,而且也容易为被批评者接受,同时避免有人利用这类公开的评论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60.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采用利益衡量的方法决定是否排除非法证据,并据此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重构。 【关键词】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程序问题;规则重构 【写作年份】2006年 【 李浩:《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法学评论》2002年第6期。 [30]前引[39],陈桂明等文。 [31]何家弘等:《如何判断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39.html -
了解详情
回避主体继续参与采取紧急措施是否合理?法国民事诉讼法典的规定很有启发性,该法第346条规定,紧急情况下,得指定另一位法官进行必要的办案活动。显然,让其它法官 。 笔者在分析回避主体和事由时,就有一种回避制度是否已被无限扩大的担心。民事诉讼本身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如何从制度设置上防止这一制度被滥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21.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是管辖法院有无管辖权。本文就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的根据作一简要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提出若干建议,旨在更好地 参照有关国际条约或国际惯例及发达国家中业已存在的一些成熟做法,对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方能满足我国入世后的法律要求。本人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798.html -
了解详情
在事实发生争议时,由哪一方首先举证证明。如何分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直接关系到法官裁判的结果。本文试图以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的概念、举证责任分配 认规则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法官正确按照举证规则行事,以免错判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 举证责任、举证责任转移、举证责任免除、举证责任倒置 民事诉讼不同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01.html -
了解详情
不得不变法院的单打独斗为法院与社会力量联合作战之即。其行之有效的将民事诉讼调解和民间调解进行了良好嫁接和恰当杂交,并拯救面对社会结构性转型已很不适应的 采取集权之外而由国民直接行使的实现方式。如此的解读并非刻意创新,恩格斯关于如何处理权威原则和自治原则之关系的论述即可印证这一解读的科学性。把权威原则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13.html -
了解详情
结论和勘验笔录等七种。 (二)、民事诉讼举证的含义 民事诉讼,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所进行的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惩罚不成比例,造成伪证层出不穷。 四、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举证制度 (一)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事诉讼模式 如何构建中国民事诉讼模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城市与偏远地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058.html -
了解详情
。不过,采用这一排除方案需要以下条件来支撑,首先是民事诉讼程序要分为审前和审理两个阶段,并且每一个民事案件都进行了审前准备程序;其次是审前准备程序与庭审 分析,请参见李浩:《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法学评论》2002年第6期。 前引[39],陈桂明等文。 何家弘等:《如何判断证据的可采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64.html -
了解详情